关帝庙:代表忠义的“泉范儿”
关帝庙,是关公文化崇拜的产物,在我国是极有群众基础的一个文化现象。目前济南还有两座关帝庙保存完整,且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而这也成为济南很有意思的一种“泉范儿”。
芙蓉街北头路东就坐落着目前济南最有名的一座关帝庙。该庙始建于清代中期,现建筑由民宅式庙门一间、正殿三间及新建的南北厢房组成,年3月至12月修缮后对外开放。庙内另有清康熙五十九年()《重立考棚碑记》和光绪二十五年()《重修芙蓉街北首布政司小街东口路东关帝圣君庙碑记》等碑刻。在修缮过程中,除了整修大殿外,重新梳理出历史上曾经颇有名气的芙蓉、武库、飞霜三眼泉。另外还修建了碑廊、放生池,基本再现了历史上该处关帝庙的规模和原貌。
据称,这座关帝庙,与济南其他的关帝庙的最大不同就是它“出身高贵”。在明洪武年间,那时的山东最高行政与军政机关——承宣布政使司与都指挥使司,在山东省省会由青州迁到济南后,把府院设在了贡院,因由“左文右武”——省政府的左面是府学文庙,就在这里建了关帝庙,而且在当年重立贡院考棚碑时,将碑立在了关帝庙里,以求关公护佑。从康熙年间到光绪时期,这座关帝庙被记载为“数百年如一日,香火万家”、“灵验异常”。
另一座关帝庙是位于共青团路路北的西蜜脂泉关帝庙。其大殿由东西两座二开间青砖青瓦殿堂组成,森严庄重。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西蜜脂泉,便位于此。当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将违例出宫的太监安德海捉住后就秘密关在此处。后来慈禧太后来了密旨让放人,丁宝桢果断决定“前门接旨,后门杀人”。或因这个典故,后人将蜜脂殿称为密旨殿。
两座关帝庙现在已经成为济南关帝庙的代表,在节假日里人流不断,人们在欣赏古代建筑之美的同时,还在这里感受到关公所代表的“忠”、“义”的文化内涵。
据史料记载,旧时济南城里有30多座关帝庙,将军庙街、芙蓉街、估衣市街、东城根街、红墙庙街、正觉寺街、佛山街、小沧街、后宰门街、平泉胡同等均建有关帝庙。而代表着“忠”、“义”的文化的关帝庙也成为济南一种很有历史、很有意思的“泉范儿”。
来源: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赵晓林
老济南关帝庙几乎村村有
历史上济南有多少座关帝庙?这个问题如今恐怕谁也说不准。记者近期采访热衷关帝庙历史文化研究的各路人士获悉,在老济南,不仅老城区、城郭外分布着不少关帝庙,各区、县的很多村也都有关帝庙存在。
最老的关帝庙地位比肩文庙
据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波介绍,历史上曾在济南出现的关帝庙可分政府官方建设、散落在城郭内外民建、商会建设以及各县(市、区)镇村建的关帝庙四部分,总数量已经无从知晓。
在济南,建成时间最早、规格最高的关帝庙,要数位于县西巷以西、后宰门街的武岳庙。据相关史料,这座关帝庙始建于宋代,由当时的指挥使张瑾建造,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该庙起初命名为汉寿亭侯庙。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年),赐祠额“英烈庙”,到了清初则更名为关帝庙。
另据年3月武岳庙出土的一通民国十二年(年)石碑碑文显示,袁世凯为加强对全国军队的控制,曾以大元帅的名义颁令“以关(羽)岳(飞)为武圣”,由军队出资修缮,全国军人供奉,“关帝庙”改“武庙”,规格有所提升,称“武岳庙”。
从民国至上世纪80年代,由于保护不力,武岳庙光彩逐渐消失,其戏楼、山门被拆除,大殿除前抱厦外全部坍塌,但仍有人居住。
最近几年,济南文物部门出资修复了位于原大明湖小学校园内的府学文庙。在县西巷工程中,与之处于一条纬度线上的武岳庙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经过一番保护修复之后,两座“官庙”重新恢复了“西文东武”的城市布局,也为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底蕴。
最火的关帝庙结缘商业势力
年,共青团路关帝庙(又称蜜脂泉关庙)施工时,挖出一块清代石碑,出土时碎成若干块。经修复后测得碑高约1.9米、宽0.9米、厚0.26米。碑文中显示“重修集云会馆碑记”以及“大清道光二十三年岁次,进士出身 正科翰林”等字样。考古专家查看后说,该碑佐证了当年集云会馆商业势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经过百余年之后,这处关帝庙幸运地在城市变迁中保留下来,内部改成一处有特色的酒店,生意比较红火。
芙蓉街关帝庙距今约有年历史,年产权人郭玉山出资将其重新修缮之前,是一座粮店,非常破败。修缮之后的关帝庙香火重续,且成为老城中很有味道的一个文化参观、旅游休闲点。在其带动下,关帝庙一带人气逐年提升,传统老店陆续开业。有关帝庙爱好者称,当年关帝庙的始建很可能与芙蓉街当时的商业势力有关,当时商人为祈求财运建庙供奉,数百年之后,又重新和商结缘。
姜波介绍说,过去在济南老城区内城墙西门下还有一座关帝庙,不过遗迹早已无存。另外,位于三联商场东北向将军庙街天主教堂西北角也曾有一座,至今遗留当时石碑,碑文讲述当年部分人结社满三年后庆祝的往事。这座关帝庙的建设与当年外教传播入侵有关,济南人为保护文化传统在教堂四周建庙,以“压”外教势力。
最小的关帝庙在章丘朱家峪
济南民间考古爱好者黄鹏曾用11年时间陆续探访济南各村的关帝庙等古建筑。在他看来,古代济南人因为迷信求雨、求子等,几乎村村都建关帝庙,其数量远超文庙,堪比土地庙。
这些关帝庙经历代翻修,现存建筑少数为明代所遗,大多数保持清代至民国样子。济南关王峪村有一座衔草寺,为南朝刘宋时古印度僧求那跋摩创建,是泰山周围早期的佛教建筑,外形与四门塔相似,塔顶为石券拱顶式建筑。
坐落在村中的关帝庙很多绘有壁画,画在九宫格内,内容与关公生平有关,以“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等传奇故事居多。长清张夏镇井字村有一座关帝庙,壁画色彩迄今仍十分艳丽,人物精细,比例恰当,栩栩如生。
与人们常见的灰砖灰瓦、歇山顶传统样式的关帝庙不同,章丘朱家峪村有一座石龛关帝庙,整个庙嵌在一堵墙上,高不过1米,上面石雕立柱、挂罩、歇山式屋顶一应俱全,内供三尊佛像,且日常香火不断。这类石龛式关帝庙在建设时多有节省空间的考虑,据估计,济南各村中关帝庙约有1/3为这种样式结构。
富有探庙经验的黄鹏说,如今位于村里的关帝庙普遍保存不好,相比来说,有信众修缮的保存很好,没有信众修缮的只好任其衰败。
城区关帝庙多数湮灭历史中
如今的济南城区,有一部分在过去曾属“郭城”,其内外也有不少关帝庙分布在居民区中。
历下区姚家镇姚家庄曾有一座关帝庙,规模不大,位于一个丁字路口的交口处,庙门正对一条商业街道。此庙单开间,有青石拱形庙门,上方有石龛罩棚,庙中供奉三尊神像。庙门外面,还有一个4条柱子支撑的罩棚。可惜的是,随着城市的变迁改造,这座关帝庙如今已和周边建筑一起湮灭。
据黄鹏介绍,在以前,像姚家庄这种在街道口、路尽头建设的小型关帝庙可以说随处都是,寄托着人们请关老爷镇守一方、护佑风水的美好愿望。如果没建关帝庙,一般会建影壁墙。
另外,堤口庄中段90号也曾有一处关帝庙,现存清代碑刻两通,分别是康熙和咸丰两朝所遗。
资料显示,在过去的济南药山一带,修建关帝庙几乎是各村的潮流,药山张庄、大魏家庄、东沙王庄、小鲁庄、新徐庄等都修建过关帝庙,且各有特点。
济南市地名专家委员会委员乔润生估测,在目前济南市区范围内,历史上曾有过的关帝庙总数绝对不少于座,几乎每条街上都有庙,尤其是路口、街头。
保留关帝庙的 部分乡村
历城区:港沟镇坞东村,郭店镇李家东,仲宫镇北高而、孤山村、门牙村
槐荫区:韩庄村、山凹村、杨庄
市中区:七贤镇九曲庄、十六里河镇大涧沟村
章丘市:垛庄镇北垛庄、大射垛村、南射垛村;龙山镇西城后
长清区:崮山镇关王峪衔草寺,双泉乡尹庄,五峰镇一村,张夏镇井字村、小寺村、纸坊村
平阴县:安城乡虎豹村、东阿镇石门山、洪范镇南崖村
来源: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 乔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