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迄今,“竹林七贤”的隐居游会之地究在何处?在历史界、学术界也曾有几种说法。唐、宋之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学术界的看法渐趋一致,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定:该地就在今河南省修武县的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百家岩景区一带。
百家岩景区现存的古碑碣、古石刻来看,似乎确实可证“七贤”在此隐居聚会;但令游客不解的是,那片竹林既小且稀,将这样的“竹林”冠在“七贤”二字之前,也未免有些太牵强了。
从民间的口碑相传来看,地处南太行之阳的修武大地,在历史上确曾有过绵亘不断、茂密青翠的大片竹林。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曾在此吟下“石坛高树映寒藤,闲有沙鸥静有僧。总爱此间竹林好,七贤来了更谁曾”的美妙诗句。
历史上的修武竹林是怎么样的
修武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以南太行山与山西省为界,整个地势比山西高原低两三百米,这就使得山西的地表水顺着南太行的千沟万壑流向修武,形成云台山千姿百态的瀑布。
据我们考察,古代吴泽陂四周竹林以毛竹、箭竹居多。其中,挺拔高大的毛竹林最为“竹林七贤”所喜爱。他们的饮酒赋诗之地,也大多选择在此间的毛竹林中。而据考古发掘和民间流传,“竹林七贤”的灵魂人物嵇康到修武的第一个居住地,也在今李固村北一带。这里距浊鹿城山阳公府只有咫尺之遥,又是吴泽陂大面积竹林的南缘。至于百家岩下的“嵇宅”,是以后才搬过去的。
曾长期繁衍的大片竹林,今如何?
是什么原因使这些连绵不断的竹林逐渐消失了呢?我们的回答是:由于近现代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巨大影响,一系列“人定胜天”的结果,使得修武平原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系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变化,修武吴泽陂和众多自喷泉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改变了原吴泽陂区域的水利条件、生态环境和小气候,也改变了这一带的植被和耕作习惯。于是,千万顷连片种植的稻田不见了,千百个荷塘藕池不见了,那曾经接天连云的大片竹林也逐渐枯死,终于消失了。
这里所说的人类生产活动的巨大影响,首推清末开始的大规模矿产开采活动。
年前,英国福公司与修武县衙签下契约,租地在修武县焦作村一带建设现代矿井,正式开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生产方式,大规模开采修武优质煤炭。
百家岩景区的天门瀑布,在古代是四季长流的,因为它的源头来自天门沟内观音洞中的泉水,加之顺着天门谷流淌而下的其他山泉,就保证了天门瀑布四季长流。而近百年来,天门瀑布的水量越来越小,终于从长流瀑变成了季节性的间歇瀑。
存在了几千年的吴泽陂,终于从修武县的地图上消失了。而失去了吴泽陂的滋润生养之功,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就受到了致命的伤害,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耕作方式。过去的水稻田垄不见了,小麦、玉米成为粮食生产的主角;过去的荷塘藕池被填平之后变成了耕地;过去的连绵竹林,也一片又一片地干枯而亡,最终在修武大地上消失了,着实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