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樱花还没有绽放,这些最美的逆行英雄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8849093.html

庚子之春,突然而来的疫情横扫大江南北,车水马龙的城市瞬间被按下暂停键。全国上下又投入到了这场抗疫阻击战。在这些日日夜夜里,无数人的英勇奉献,一次次传遍祖国大地,感动中国,感动世界。但他们其中有一些人,如星辰般散射过光辉,直至被新冠肺炎夺去生命,而黯然消逝。等到武汉的樱花开放之时,却永远不会再回来。

医院院长

医院改造好了,自己却被病毒击倒了

医院,没有人能想到,他们身材健壮、爱打篮球、爽朗可亲的“高大帅”院长,竟然也会被这个新冠病毒击倒。毕竟,医院成为发热门诊医院之前,病房里就陆续住进了不少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刘智明意识到病毒的不简单,曾经组织院内职能部门进行区域划分,按照传染病防治的要求收治类似病人。

“他太累了!他太负责任了!”刘智明的“老战友”、医院副院长黄国付说。在刘智明的同事们含着眼泪的讲述中,他确诊前3天不眠不休的工作时间表渐渐清晰——

1月21日下午4点,医院被指定为第二批医院之一,刘智明接到任务,要在两个小时内将门诊部改成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并在两天内转出原有名在院病人,腾出张床位;

下午6点,医院发热门诊开始接诊;

晚上11点,刘智明来到值班室,跟黄国付商量第二天转运病人的事项;

1月22日凌晨4点,刘智明给妻子、医院光谷院区ICU护士长蔡利萍打电话,请她帮忙送些换洗衣物,因为改造成医院后他就不能回家了;

1月23日下午6点,经过两天的转运病人和紧急改造病房,医院腾出张床位,医院千名职工中近2/3的人,全面投入这场战斗。

“改成医院说起来简单,但在两三天时间内完成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医院纪委书记洪毅说,改造病区、腾挪病房、运送病人、调配人员、解决物资……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院长协调安排,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医院医疗救治指挥部的刘智明根本没有合眼休息的机会。

而就在大规模收治病人的当天,刘智明自己也躺到了病床上。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阳性。

“我哪里知道,他是带着病熬了3个通宵啊!”医院党委书记王力霞追悔莫及,她还记得,当天刘智明跟她说要去做个CT,“免得传染给同事们”。“我当时还跟他说,你身体这么好,哪儿像个病人。”

刘智明的突然去世,让他的家人、同事陷入巨大的悲痛中。曾和刘智明并肩作战近六年的医院党委书记王力霞痛言“我失去了一位好兄弟”。

即使是在重症时刻,刘智明依然担心着医生们的安危,他怕传染给医护人员,于是留下医疗预嘱,如果有什么万一,不要插管抢救。

2月18日10时58分,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一周前,他刚刚过完51岁的生日。这是疫情发生后,第一位医院院长。

林正斌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器官移植科原副主任

2月10号11:18分,知名移植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器官移植科原副主任医师林正斌,因感染新冠状肺炎,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62岁。

林正斌是中国知名移植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器官移植科原副主任医师。

林正斌教授在过年前持续低烧、咳嗽多日,大约在1月27号确诊为新冠状肺炎,他的身体一直不错,也没有什么基础疾病,但是随着病情的恶化,仅仅一周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医院医疗系,从事器官移植专业30多年,在肾移植术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一名非常优秀、非常低调的教授。

好友兼同事宋建新回忆:他平时说话和风细雨,没见他跟谁发过脾气,着过急。一个好医生就这么走了。

彭银华

医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

彭银华原本打算正月初八举办婚礼,但因为疫情发展,彭银华决定坚守在一线。而婚礼的请柬,还放在办公桌抽屉里,没来得及分发。

从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确诊,到隔离病区组建,作为医院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彭银华坚守在隔离病区抗击疫情“白班加夜班”轮班倒,虽然陆续有更多医生请战加入进来,压力得到些许缓解,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彭银华选择了坚守。

彭银华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于1月25日入住医院,医院随即全力救治;1月30日病情加重,医院紧急将其医院治疗。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21时50医院去世。

1月25日(正月初一),彭银华入住医院,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医院里救治了27天。

微博认医院护士的网友“吃胖的瘦子_”发文悼念道:“以为你输过血浆后并且后好转,你才29岁,很遗憾用这种方式认识你,彭医生一路走好。”

李文亮

医院眼科医生

李文亮,34岁,医院眼科医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生,因最早于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1月8日,因接诊一位女性患者时未做特殊防护,李文亮感染了新冠肺炎。李文亮于1月10日出现咳嗽症状,11日开始发热,14日因病情加重转入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采用抗生素、激素、抗病毒类药物和高流量吸氧治疗。2月1日,李文亮确诊新冠肺炎,住院期间其病情时常反复。

对于战胜疾病,他一直保持着乐观和自信,在微博上请网友放心,一定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在医院号召党员先上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在群里报了名,并斩钉截铁的对好友说,不想当逃兵,病好了就上前线。

但是李文亮的病情一直不断恶化,短短5天,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无数人在为他祈祷,但他还是没能挺住。2月7号2:58,医院发布消息,李文亮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34岁。李文亮医生喜欢追剧,心心念念等待着庆余年续集,却没能等来庆余年2。

许德甫

医院前院长

2月13日,许德甫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去世,终年69岁。

许德甫擅长肝胆脾胃病的诊治,对胃病、消化道、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中西药不合理联用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的良方妙法》等专著。

疫情爆发后,许德甫不幸被感染,2月13号,湖北医院宣传科发布公告,许德甫因为新冠状肺炎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9岁。许院长的爱人也被感染了,病的很重。得知他去世的消息,院里院外都非常伤心,沉痛的写了一首诗哀悼他:一代名医曾伏虎,鄂州痛失许德甫,泪飞顿作倾盆雨。为人抱薪早忘我,横刀立马战疫魔,死为鬼雄卧枕戈!

黄文军

医院呼吸科内科医生

黄文军是中共党员,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年8月医院呼吸内科工作。年12月被聘为主治医师,年被聘为副主任医师。

疫情来临医院请战1月24日,黄文军写下请战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申请去隔离病房,共赴国难,听从组织安排!”

黄文军医生的妻子胡小平,医院检验科的一名医生,他们的孩子今年才12岁。

23日晚,胡小平在电话里哭泣着说,疫情发生后,因为是呼吸科的医生,黄文军不仅要在门诊接诊发热咳嗽病人,还要作为专家到孝感下面的县市区为新冠肺炎的疑似患者会诊。而胡小平,则一直在检验科做核酸检测工作。

黄文军生确诊居家隔离后,胡小平停下工作,回家照顾丈夫。很快黄文军病情加重,胡医院。“我医院,却没能接他回家。”

黄文军医生不幸离世后,与他并肩作战医院呼吸内科3病区主任谢志斌写下这么一段话:

还记得,你刚参加工作,忙碌的脚步;还记得,你憨厚的笑容;

还记得,你不修边幅的样子;还记得,你佝着背的身影。

还记得,多年来,每周三你主持安排科内讨论的岁月;

还记得,去年我腰椎盘复发,我们一起在武汉参加学术活动,你搬来硬板,照顾我的时候;

还记得,我们一起做胸腔镜手术、抢救病人的岁月。

还记得我们一起把你送到病房,你还在说,没有事;

转运到ICU时,你握着我的手,费力地说:谢谢你;

我们准备插管抢救你时,你写下:不插管,我还好。

兄弟,你救下了那么多病人,你却救不了你自己!

截止年2月24号,全国确诊的医务人员人数已经达到例,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是普通人,有着妻儿老小,是家里的顶梁柱,普通的民众以各种纪念方式表达着对这些逆行者的哀思。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我们不要忘记他们曾经来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81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