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广西省一则新闻引发热议,一个6岁的男孩,无父无母,独自一人生活,只有一条老狗陪伴在身侧。
村里的人视他为洪水猛兽,纷纷远离,就连他的奶奶,都不敢多见他。
这一情况,让网友不禁大呼,只有6岁的男孩,到底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才让大家这么对他?
悲惨生活的开端
随着事情的不断挖掘,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
报道所说的男孩,名叫阿龙,他的父亲阿伟和母亲小丽,是导致他悲惨生活的元凶。
阿伟是家中的幼子,父亲42岁时他才出生,真可谓是老来得子。
自出生起,阿伟便受尽宠爱,即使家境贫寒,父母也会想尽办法满足阿伟的各种要求。
有的邻居看不过去,好心提醒:不能这么惯着孩子,你这样不是爱他,而是害他呀。
阿伟父亲随手一摆,表示:男孩哪有不淘气的,大了就好。看着阿伟父亲油盐不进的样子,邻居摇摇头走了。
上学后的阿伟,依旧顽劣不堪,常常欺负同学、恐吓老师,看着同学害怕的眼神,阿伟洋洋得意,甚至还学起电视剧里的黑社会大哥收小弟。
学校对于阿伟的总总行为忍无可忍,在多番教育无果后,决定开除阿伟。
阿伟的父母得知后,觉得是学校有问题;我儿子就是淘气了一点,怎么就被你们说成不学无术了,不上就不上,我儿子以后照样比你们有出息。
辍学回家后,阿伟彻底放飞自己,他整日跟街头的混混厮混,跟着他们招摇过市。
直到有一天,一位村民火急火燎的跑到阿伟家中,焦急的说到;你爸被车撞了,现在躺在村口的道上,不知生死呢!
听到这话的阿伟妈,手里的碗,啪的一下子掉在地上,随后向外跑去;老头子,你可别吓我啊!
等到阿伟和母亲来到案发地点时,看到阿伟爸仰面躺在地上,头破血流。
村民医院,医生在一番检查后,遗憾的表示:人已经死了,阿伟妈顿时昏了过去。
当时的社会环境,科技还不发达,根本没有监控的存在,再无人证、物证的情况下,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父亲的离去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瘦弱的母亲每天打三份工,也只能维持母子二人的基本生活。
阿伟整日躺在家中,等待母亲的投喂。不堪负重的母亲试图劝说阿龙出去找个工作,补贴家用。
每每听到这些话,阿伟总是不耐烦地打断母亲;哎呀,行了,有完没完啊,你是我妈,我吃你点饭你还心疼啊。
母子两激烈的争吵起来,几息过后,阿伟摔门而去,跑出家门,再也没有回来。
这些年,村里对于阿伟的热议从未停歇,有人说阿伟在外面挣了大钱,早就忘了农村的老妈妈;有人说阿伟混得很不好,怕回来丢人,这才一直躲在外面。
无论结果是怎样,阿伟妈都希望儿子可以回来看看自己,自己实在是太想他了。
父母接连去世
阿伟妈!阿伟回来了!阿伟回来了!
听到这话的阿伟妈激动站了起来,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一对夫妻领着一个孩子向自家走来。
23年过去了,已经八十多岁的阿伟妈终于盼回了自己的儿子。她走上前,颤抖的抚摸男子的脸;儿子,是你吗?你终于回来了,妈妈没做梦吧?
嗯,我回来了。与母亲激动的情绪不同,阿伟显得平静多了,平静的根本不像久别重逢的母子。
阿伟介绍起身旁的女人和孩子;妈,这是我媳妇和孩子。阿伟妈激动的连说;好、好。
一家人进屋后,附近的村民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这阿伟一家人怎么穿的破破烂烂的,你看那孩子,衣服都是脏的。是啊,还有阿伟媳妇,怎么脸色苍白,感觉不太对劲。
在之后的接触中,这种古怪的气氛始终萦绕不去。村民发现,除了阿伟会定期外出采购食材,阿伟的妻子从来没有露过面。
直到有一天,村民无意间从没关紧的门缝中,看到阿伟的妻子,心里一怔;这才两个月,阿伟媳妇怎么瘦成这样了,村民心想。
年,阿伟妻子突然暴病身亡,赶来帮忙的村民,看到阿伟媳妇的尸体,都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人怎么瘦成骷髅了,还满身青白。村民惊疑的眼神,让阿伟表情更加阴沉。
在将妻子安葬好后,阿伟回到家中,将屋门一锁,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年,村民发现阿伟也瘦到皮包骨头的状态,皮肤变得青白,双眼突出。
这副样子不禁让村民想起阿伟妻子死时的状态。村民大惊;这不会是什么传染病吧。
又过了几天,阿伟家里传出小孩子的哭泣,好奇的村民打开了阿伟家的大门,往院里一看,顿时一身冷汗,院子当中躺了一具尸体,周围蝇虫环绕,散发出整整恶臭,正是阿伟无疑了。
村民赶紧将情况上报村支书,村支书来到阿伟家,想叫几个乡民帮着将阿伟安葬,村民惊恐的摇手后退;我们不干,他这病太邪门了,再给我们传染怎么办?
无奈村支书只能找来一张草席,将尸体盖住,叫来了自家人将阿伟安葬。
刚回身,村支书就看到一个小男孩,晕倒在地上,村支书赶紧上前将他抱起,发现正是阿伟的孩子——小龙。
小龙面黄肌瘦,腹部空瘪,明显是饿晕了,好心的村支书从家中取来一碗热粥,喂给小龙。
接下来怎么安顿小龙,是个难题。小龙奶奶已经88岁了,这些年还是靠着村里好心人的救助过活,想找一户人家收养小龙,可小龙父母离奇的死状,让村民对小龙避之不及。
6岁男孩独自生活
就这样,6岁的小龙开始独自生活,一间十平米的陋室,成了小龙的安身之所。
一块泡沫铺在床上就是床垫;一个罐子和一个铁盆堆在角落,那就是洗手间。
有的村民看小龙可怜,时不时的为他送上一碗热饭,面对好心的村民,小龙每次都会认真道谢。
他将别人送的餐食一分为三,早中晚各吃一份,虽然不能饱腹,却能让小龙活下来。
村支书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找到小龙,教他如何生火做饭。为了填饱肚子,小龙认真的学习每一个步骤,回到家中,捡来几块红砖搭在一起组成了灶台。
6岁的小龙站在灶台旁,挥舞着比他手臂还长的饭铲,汗如雨下。
几次下来,小龙稚嫩的小手上满是被火、被锅,灼伤、烫伤的疤痕。
可他从没有叫苦叫疼,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撒娇的权力。
村支书感念小龙是个坚强的孩子,既然自己村里没有人愿意收养小龙,那他就去城里问问。
两个星期后,一对夫妻来到村子,收养了小龙。
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小龙被养父送回了村子,面对村支书的疑问,养父遮遮掩掩的回答;这孩子身体不好,我们决定不收养他了。
村支书有些愤怒;当初要收养的是你们,现在你跟我说,身体不好不要了?你当他是什么?可以随便处置吗?
不管村支书怎么说,养父依旧放下小龙转身离去。
知道这事的村民,心底生疑;这孩子身体不好,不是跟他爸一样得了那种病吧,要不然人家怎么不要他了呢。
面对众人异样的眼光,小龙至始至终沉默不语,眼神直愣愣的看着地面。小龙,又回到他的破屋。
几天后,一通电话,打破了平静。
外省的警局给县里的派出所打来了电话,声称有一名叫阿伟的男子,在他们那里有吸毒史,现在他们要按照规定进行回访调查,阿伟有没有复吸的情况。
接到指示的民警驱车来到村里,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来到阿伟家。村支书像民警解释,阿伟已经去世了,现在家里只剩一个6岁的男孩和一位88岁的老母亲。
民警按例询问了一下阿伟生前的情况,在村支书的描绘中,民警感到一丝不对劲,阿伟和妻子的死状很是异常。
带着疑问,医院,找到一位专家,将阿伟夫妻的死状向他描述,专家思索一会后回复;这种情况应该是死于艾滋病。
艾滋病?民警震惊到,随即想起,艾滋病是会遗传的,通过一系列的检查,证实了小龙也是艾滋病患者。
消息传回村里,村民惊愕不已,纷纷表示;不能让小龙住在村里,万一传染了怎么办。
村支书为了大家的安全,只能让小龙搬到村子边上的一间老房,进行隔离。
平时村民在路上碰到小龙,宁愿掉头回家,也不愿意和他擦肩而过;
村里的小朋友只要看到小龙过来,就惊恐的四散逃开,小龙彻底变成洪水猛兽一般的存在。
小龙的奶奶也是对他避恐不及,送饭时,将饭菜放在门口后就转身离开,一分钟都不敢多呆。
渐渐地,小龙知道大家都在躲着他,为了不让大家厌烦,他只能避着大家出来活动。
他趴在墙角,头慢慢的探出,羡慕的看着小朋友玩闹,这时一条老狗来到小龙身旁。小龙看着狗狗,轻声说到;你也没人要吗?
小龙将老狗带回家中,给它洗干净身上污泥,又将自己的晚饭喂给它;以后你就跟着我一起生活吧,我给你取个名字,就叫老黑吧。
从此以后,小龙不再是孤单一人,他带着老黑上山摘果,下河摸鱼,傍晚时分,小龙带着老黑坐在山坡上,一起看着太阳西落。
小龙有时候也会自己跑到幼儿园围墙外面待着,他虽然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但他喜欢看他们玩,孩子们上课时他就在墙根底下听着。
他经常去幼儿园外的垃圾桶里翻找,并不是捡垃圾他只是想捡几本学校扔掉的图画书回家看,有一次去晚了垃圾都被一位老爷爷捡走了,他追了好久追上老爷爷,指了指爷爷手里的书说到:“爷爷,能不能把图画书留给我,我下次捡水瓶给你。”
爷爷以为孩子家里困难上不了学,大方地将手里的书都送给了小龙,时间长了爷孙俩处出了感情,小龙帮爷爷捡水瓶,爷爷无论见到啥书都等着给小龙。
小龙将自己的事情给爷爷说了,以为爷爷再也不会理他了,但第二天爷爷依旧在学校门口等他,仿佛等着接自己孙子一样亲切温暖。
和爷爷一样待小龙温暖的还有村支书,村支书怕小龙孤单,就给他送来一台电视机,当看到电视里大侠飞檐走壁、技冠群芳时,小龙彻底沦陷了。
他学着电视剧里大侠的一招一式,每天一遍遍练习,村支书看到后,就笑着问小龙;你学这个干嘛呀。小龙腼腆地笑着说;我以后也想当大侠,行侠仗义,打抱不平。
看着朝气的小龙,村支书无声地叹了口气,抬手摸了摸小龙的头。
对于身患艾滋病的小龙来说,生命是短暂的,说不定哪天他就会离开这个世界,摆脱他这苦难的一生。
年,广西媒体发布的一篇《6岁男孩阿龙的悲惨生活》新闻引发热议,大家都为阿龙的遭遇感到痛心。
民众自发对小龙进行救助捐款,希望这个贫苦的少年,可以在今后的生命里,尝到人世间的温暖。
一对李姓夫妻在了解事情后,来到村里,表示愿意收养小龙。小龙看着夫妻的脸,低声拒绝;我不能走,老黑在这里,我的小鸡也不能没有我。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眼里闪过疼惜,蹲下身子平视小龙回答道;这些都是可以带走的,你不用担心。
思索片刻后,小龙答应跟着夫妻二人离开。
结束语
十二年过去了,不知道小龙是否长大,还是已经去往那个鸟语花香的天府之国。
那个在院子里练武的男孩,那个在夕阳下眺望远方的身影,那个坚强独立笑对生活的少年,已经留在我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