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恒冬天得韭蓱齑。
又牛形状气力不胜王恺牛,而与恺出游,极晚发,争入洛城,崇牛数十步后,迅若飞禽,恺牛绝走不能及。
每以此三事搤腕。乃密货崇帐下都督及御车人,问所以。
都督曰:“豆至难煮,唯豫作熟末,客至,作白粥以投之。韭蓱齑是捣韭根,杂以麦苗尔。”
复问驭人牛所以驶。
驭人云:“牛本不迟,由将车人不及制之尔。急时听偏辕,则驶矣。”
恺悉从之,遂争长。
石崇后闻,皆杀告者。
——《世说新语汰侈第三十5》
石崇(年-年),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人。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大司马石苞第六子。
石崇敏捷聪明,有勇有谋。凭借门荫入仕,起家修武县令,历任城阳太守、员外散骑侍郎、黄门郎。参谋灭亡吴国,获封安阳乡侯,累迁鹰扬将军、南中郎将、南蛮校尉、荆州刺史等职,劫掠往来富商,因而致富。
我们都熟悉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反映了石崇发家致富以后的生活状态,说富比王侯有点委屈他了,富可敌国才算恰如其分。
今天的故事还是他俩,也算斗富的延续,但是却都是技术活儿!
石崇给客人做豆粥,很快就做好了;也常常在冬天吃上韭蓱虀。
豆粥或许可以理解为小豆腐,韭蓱虀算是韭花酱,现在看来稀松平常,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晋朝,拿来吹牛绝对足够了。
因为晋朝没有高压锅,豆粥没有一两个时辰是搞不出来的;晋朝塑料大棚还没普及,冬天吃上韭菜可以上洛阳新闻联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和显贵们纷纷以乘坐牛车为荣,一时间蔚然成风。石崇和王恺都是显贵,自然不会放过牛A的机会,都养牛不少,日常驾牛车出游也是明争暗斗,各显其能。
石崇家的牛外形、力气都赶不上王恺家的牛,可是他和王恺出外游览,回来时,他很迟才坐牛车起程,两人争先进洛阳城,石崇的牛走了几十步后就快得象飞鸟一样,王恺的牛拼命跑也追不上。
王恺已经输了三四个回合,实在不想在优势项目上也被秒杀,于是就动起了歪脑筋——窃取商业机密!
据说没有人收买不了,如果收买不了,那就是价格没谈拢。王恺就深谙其中真味,就暗中贿赂石崇府中卫队长和驭手,探问是什么原因。
卫队长说:“豆子是最难煮烂的,只有事先煮熟做成豆未,客人到了,煮好白粥,然后把豆末加进去。韭蓱虀是把韭菜根捣碎,搀上麦苗罢了。”
又问驭手,牛为什么跑得飞快。驭手说:“牛本来跑得不慢,由于驭手跟不上,反而控制着它罢了。紧急时就任车侧过一边,那么牛就会跑得飞快了。”
王恺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终于争到了头名。
石崇后来听说了,就把泄密的人都杀了。
图解《世说新语》
不得不说,石崇能够豪富,不是偶然的,厚黑和特权是少不了的,但是最终能够富出高度,还是取决于头脑,这老石,有两把刷子!
豆粥和韭蓱虀的制作方法其实就是两种加工专利,看似简单,其实都是开历史之先河的头脑风暴,在商业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当然历史并无记载石崇据此获利,而只是用在了装B上。
驭牛的手段更是管理水平的创新,我们未必可以断定这是石崇的发明,但是这些手段出现在石崇PK王恺的赛场上,就必然是他刻意为之的技术方法了。
奈何卫队长见钱眼开,泄露了石崇的商业机密,最后被杀也是咎由自取,这里我高度想起了刘邦鸿门宴后的第一个决定——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及时止损,避免祸起萧墙,也算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