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竹林七贤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这一称呼,最初见于东晋历史学家孙盛所著的《魏氏春秋》:“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籍史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竹林七贤会集大约起于正始五年即公元年之后,主要活动于嘉平年间。此时曹爽刚刚获诛,司马氏父子正在洗牌,魏国朝野有些乱,于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四个河南人,两个安徽人,一个山东人,在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了一起,他们啸聚竹林,索琴饮酒,纵情一羁,心怀玄远,以老庄之道慰藉当世情怀。
竹林七贤的活动地点是山阳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焦作境内的修武县。
竹林七贤能聚在一起,关键人物是山涛。
山涛在正始五年的时候,正在山阳做小官,其间他结识了青年才俊嵇康,后又认识了阮籍,并把阮籍介绍给了嵇康,三个人携手入林。接下来,山涛推荐了老乡向秀,际籍把倒子阮咸和当时还是少年的王戎带了进来,至于刘伶呢,大约是闻着酒味来的。
竹林七贤中,阮籍狂放不羁,有浓郁的厌世主义倾向,具有诗人、饮酒爱好者和玄学家多重身份,面对曹家和司马家的纷争,他也许有看不惯的地方,但却没有强烈的站队意识,只是心怀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嵇康呢,刚直高傲,是思想家,文论家妆打铁爱好者和音乐演奏家,代表作有《文陵散》、《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琴赋》、《幽愤诗》、《难自然好学论》、《养生论》。他是魏国的附马。
山涛深沉,刘伶放旷,阮咸狷率,向秀秀彻,王戎聪颖。
02
阮籍—一个厌世者的孤独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阮籍是当时最出色的诗人,但后人谈起他时,更青睐于他惊世骇俗、鄙视儒家礼法的快意故事。他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魏晋名士的特点在他身上基本都能找到:好老庄,谈玄学,不屑于儒家礼法,好酒能琴又能啸,放达不羁,且有深情。此外,还有士林可以接受的何身之道。
竹林领袖阮籍,字嗣宗,是“建安七子”阮瑀之子,河南陈留尉氏人,生活在曹魏末年。史上说阮籍有济世之才,但由于时局多乱,不得不把自己埋得很深。
阮籍之父阮瑀深得曹操欣赏,但阮籍却一连两次辞去曹家给的官,没因父亲的关系而跟曹家走得更近。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人皆称阮籍有预见力。司马懿慕其才,这一回阮籍却没有拒绝。随后,阮籍在司马师幕府中做事,曾为散骑常侍,又为东平太守。
司马师死后,阮籍又被司马昭引入幕府,颇受礼遇。这样说吧,同样一件事,别人做司马昭会发火;阮籍做呢,一点事也没有。
司马大将军和阮籍在心灵上有一种默契。面对司马昭的欣赏,阮籍的态度是:在政治上,不以司马家为对手,但也不主动参与司马家的事,与之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以致在昏醉中婉拒了司马昭的求亲。
正因如此,即使阮籍放浪形骸,经常做一些违背儒家礼法的事,最终也能为司马昭所容忍。
有一次,阮籍母亲去世。在司马昭的局上,阮籍照样吃肉,一样饮酒。大臣何曾在座,站起身,对司马昭说:“明公以孝治天下,而现在,阮籍丧母,却违背礼教,饮酒食肉。这样的人,应该流放到遥远的地方,以正风气。”
司马昭低头想了想,说:“嗣宗因母丧,致精神委顿如此,你不能与他分忧,这是为什么?况且,有疾在身而饮酒食肉,原本也是符合相关礼法的。”
司马昭处处为阮籍说话。后者与这位大将军若即若离的关系和处世方式,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士人:在内心世界,保留自己的田地;在权力面前,做到独善其身。
阮籍一度有很高的心气。作为一个厌世者,阮籍是孤独的。
史上记载,阮籍善啸,百步之外,都能清楚地听到。
当时,苏门山中有隐者莫知姓名,称为苏门真人,被砍樵者传说。阮籍好奇,便独自驾车前往。
到山下,阮籍弃车攀山。
苏门山不是很高,海拔不到二百米,没多久,就远远望见几峰顶处,有一人抱膝而坐。阮籍登顶,上前与那人对坐,对方面无表情。阮籍与人论上古玄古之道。那人寂然无语,只是呆呆看着阮籍。阮籍又问其修身养性之术,那人仍不作答。
后来,阮籍不再说话,也与那个对视。
时间分秒过着,暮色渐起。阮籍再凝神向对面望去,那人仍无表情。在某个瞬间,也许吓了阮籍一跳,随后忽有所悟,于是对之长啸。
那人突然笑了,说:“你要吧再啸一次。”
阮籍于是又啸了一番,兴尽下山。行至半山腰,忽闻山上传来清远之声,响彻山林,回头望去,啸者正是那苏门真人。
苏门真人即魏晋著名隐士孙登。
史上的孙登是个神人,性无喜怒,一度隐居苏门山。有人为试其性,将其扔到湖中,想把他激怒,但孙登在湖中游了一会儿,便爬上岸来,大笑着离去了。
阮籍给后世留下了两笑遗产:一是他的处世方式,二是八十二首立意隐晦的《咏怀诗》。阮籍的咏怀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晋朝建立前两年的公元年,厌世的诗人终于孤独地死去。
03
刘伶纵酒
刘伶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刘伶的酒量有没有阮籍大,这一点还真不敢确定。但有一点没有疑义,那就是:他对酒的热爱,在纯粹度上,要超过阮籍。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史上记载:“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不但矮,还非常丑。
魏晋名士与酒的关系,也很奇妙。很多时候,他们须借酒而达到超脱高远的境界。
刘伶喝酒很凶,正像我们知道的那样,他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带着锄头跟在身边,说:“死便埋我!”
古来圣贤皆寂寞,性有饮者留其名。这说的就是刘伶吧。
一个什么都没干过的人,仅仅靠喝酒而名垂青史,刘伶,可以了。
04
阮咸
很多人都知道,有一种乐器,叫做阮。其实,这种乐器的全名叫做阮咸。阮咸,一个人的名字,谁呢?阮籍的侄子,竹林七贤中的另一位。
阮咸,在竹林七贤中酒量排在刘伶和阮籍后面,位列第三。爱喝酒的同时,他也是知名的音乐家,在为我们留下了一件乐器、一个成语,以及一个善于一夜情的故事后,悄悄消失在历史深处。
阮咸在竹林要七贤中最无风头,只是跟着叔叔阮籍,与大家一起喝酒,乐呵乐呵,没太多想法。
入晋后,阮咸曾任散骑侍郞,一个闲职;又为始平太守,为官不视事。后山涛荐其入吏部,没成功,因为,皇帝司马炎听说此人太过虚放。
作为那个时代的音乐家,阮咸深熟音律,尤善弹琵琶,代表作在《三峡流泉》。
琵琶是从西域古国龟兹传入中原的,阮咸将其改造,创造出一种新的弹拨乐器,后来被称为“阮咸”,简称“阮”。
以一个人的名字而命名的一种乐器,似乎只有阮咸享有了这种荣耀。
关于阮咸的故事,虽然不多,但却足够惊人。
按照魏晋风俗,七月初七,要在庭院中晾东西,其他人家皆有绫罗可晾,而阮咸在院子里挑着晾着个粗布裤衩,人问之,答:“未能免俗!”极具讽刺味道。
最后便是一夜情事件。
阮咸的姑母来阮家度假,身边的鲜卑族丫鬟很漂亮,随后的细节不必多说了。姑母在阮家住吧差不多两个月。这期间,阮咸的母亲死了。姑母要带着鲜卑女回家。在前一个傍晚,鲜卑女偷偷把阮咸拉到小河边,轻抚肚子,说:“你明白了吧?”
等阮咸明白后,说:“放心吧,我会跟姑母说的,把你留在我身边。骗你的话,就叫我掉进酒缸里淹死好了。”
后来,姑母真的奥术充沛了阮咸的要求。不过,临走又变卦了。阮咸听说丫鬟又被姑母带走,很着急,出门跨上驴,身着孝服追了出去。在一个岔路口,终于把姑母一行追上。他一把将鲜卑女拉上驴,二话不说便走了。
回家后,阮咸对王戎说:“谢谢你的驴。”
王戎说:“为了一个鲜卑女,值吗?”
阮咸答:“人种不可失啊!”
鲜卑女肚子里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名士阮孚,一个汉胡混血儿。
05
嵇康
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公元年),一作黄初四年(公元年)。其祖先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其曾祖父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并改姓为嵇。嵇康的父亲嵇昭,官至治书侍御史。嵇康的兄长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从军,后历任太仆、扬州刺史、宗正等职。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他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后迎娶了魏武帝曹操之子沛王曹林的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因而获拜郎中,后任中散大夫。嵇康与长乐亭公主育有一儿一女(其子即嵇绍)。
嵇康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出仕为官。
嵇康曾经游于山泽采药,得意之时,恍惚之间忘了回家。当时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认为是神仙。到汲郡山中见到隐士孙登,嵇康便跟他遨游。孙登沉默自守,不说什么话。嵇康临离开时,孙登说:“你性情刚烈而才气俊杰,怎么能免除灾祸啊?”嵇康又遇到隐士王烈,一道入山中,王烈曾得到石髓,如糖一般甜,便自己吃了一半,余下一半给嵇康,结果尚未服用,就凝结为石头。又在石室中见到一卷白绢写的书,立即喊嵇康去取,而书就再也不见了。王烈于是感叹道:“嵇康志趣不同寻常却总是怀才不遇,这是命啊!”
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离开选官(尚书吏部郎)之职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出仕。史称“大将军(指司马昭)闻而怒焉”。嵇康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司马昭的忌恨。
景元四年(公元年,一作景元三年),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以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他们的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据传,《广陵散》并非嵇康独作,而是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说完后,从容就戮,时年四十岁。海内的士人没有不痛惜的,司马昭不久后便意识到错误,但追悔莫及。
06
山涛
山涛(年-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大臣、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他每次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且亲作评论,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太康三年(年),升为司徒,以老病归家。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谥号“康”。有文集十卷,已亡佚,今有辑本。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山涛等七人为“竹林名士”。
山涛的父亲山曜,官至宛句县县令。山涛早年丧亲,家中贫困。少年时即有器量,卓尔不群。喜好《庄子》、《老子》,常隐居乡里,掩盖自己的志向才能。与名士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阮籍,成为竹林之交,几人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嵇康后来因得罪司马氏而被治罪,临死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山涛字)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
山涛的父亲山曜,官至宛句县令。山涛早年丧亲,家中贫困。少年时即有器量,卓尔不群。喜好《庄子》、《老子》,常隐居乡里,掩盖自己的志向才能。与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阮籍,常在一竹林中交游,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嵇康后来因得罪司马氏而被治罪,临死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
山涛四十岁时才入仕途,最初担任郡里的主簿、功曹及上计掾。后被举为孝廉,又被州里征辟为河南从事。
一次,山涛与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石鉴,对他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在睡!知道太傅(指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何用意吗?”石鉴回答说:“宰相多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山涛说:“咄!石生不要在马蹄间来往奔走啊!”于是丢弃官符而去。公元年(正始十年),司马懿果然发动高平陵之变,诛灭了曹爽集团,山涛于是归隐不问世事。
后入朝为侍中,迁尚书。因母亲年老请求辞职,武帝下诏说:“您虽然想要奉养老母,然而职务有上下公私之分,家中早晚有人侍奉医药,您应当暂割情爱,以兴一心在公之德。”山涛决心辞官,表疏上了几十次,武帝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要求,授议郎衔返回府第。武帝因山涛清贫俭约,无法供养家人,特别供给每日膳食,加赐床帐被褥。礼遇厚重,当时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公元年(泰始十年),被任命为太常,因疾病没有就职。适逢母亲去世,于是返回乡里。
当时,山涛已年过七十,守丧超过常礼,亲自背土堆坟,亲手种植松柏。武帝下诏任命山涛为吏部尚书。山涛以母丧身病为由辞让,表章情意恳切,此时武帝皇后杨艳去世,山涛于是勉强扶持还洛阳。为诏命所逼迫,勉强就职。前后荐拔的人遍及京师和州郡,都是有用的人才。
公元年(太康四年),山涛去世,终年七十九岁。武帝下诏赐棺木朝服各一具、衣一套、钱五十万、布百匹,以供丧事之用,策命追赠司徒的蜡印紫绶、侍中的貂蝉及新沓伯的蜡印青朱绶,以太牢礼仪祭祀,谥号康。
将要下葬时,又赐钱四十万、布百匹。司徒左长史范晷等上奏说:“山涛旧宅第仅有屋十间,但子孙众多,容纳不下。”武帝于是为山涛家建了住宅。
07
向秀
向秀(约年-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泰始八年(年)去世。
在山涛的接引之下,结识嵇康与阮籍,同为“竹林之游”。向秀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嵇康“性绝巧而好锻”,于是经常可以看到二人在嵇康家门前的柳树下打铁自娱,嵇康掌锤,向秀鼓风,二人配合默契、旁若无人、自得其乐,同时也为了“以自赡给”,补贴一点家用。向秀还经常去吕安家帮他侍弄菜园子,三人可谓情投意合。
向秀助嵇康打铁时,亲眼见证了钟会被嵇康奚落。这件事情成了嵇康被杀头的源头。向秀目睹了后来发生的一切,这些事也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景元四年(年),经历了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的大悲大痛,向秀在惆怅和迷茫中大彻大悟,在苦闷和徘徊中大彻大悟,心境更加趋于淡泊宁静,用心阐发庄子思想的精神。
嵇康遇害后,向秀迫于强权的压力,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司马昭问向秀说:“听说你以前有隐居不仕的“箕山之志”,为什么今天却来见我了呢?”秀曰:“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狷介的人,并不了解帝尧求贤若渴的用心,所以隐居的生活并不值得羡慕。”向秀后来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
泰始八年(年),向秀去世。
08
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公元年),一作黄初四年(公元年)。其祖先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其曾祖父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并改姓为嵇。嵇康的父亲嵇昭,官至治书侍御史。嵇康的兄长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从军,后历任太仆、扬州刺史、宗正等职。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他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后迎娶了魏武帝曹操之子沛王曹林的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因而获拜郎中,后任中散大夫。嵇康与长乐亭公主育有一儿一女(其子即嵇绍)。
嵇康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出仕为官。
嵇康曾经游于山泽采药,得意之时,恍惚之间忘了回家。当时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认为是神仙。到汲郡山中见到隐士孙登,嵇康便跟他遨游。孙登沉默自守,不说什么话。嵇康临离开时,孙登说:“你性情刚烈而才气俊杰,怎么能免除灾祸啊?”嵇康又遇到隐士王烈,一道入山中,王烈曾得到石髓,如糖一般甜,便自己吃了一半,余下一半给嵇康,结果尚未服用,就凝结为石头。又在石室中见到一卷白绢写的书,立即喊嵇康去取,而书就再也不见了。王烈于是感叹道:“嵇康志趣不同寻常却总是怀才不遇,这是命啊!”
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离开选官(尚书吏部郎)之职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出仕。史称“大将军(指司马昭)闻而怒焉”。嵇康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司马昭的忌恨。
景元四年(公元年,一作景元三年),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以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他们的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据传,《广陵散》并非嵇康独作,而是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说完后,从容就戮,时年四十岁。海内的士人没有不痛惜的,司马昭不久后便意识到错误,但追悔莫及。
王戎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我们熟知的成语很多来自《世说新语》,比如卿卿我我。
王安丰即竹林七贤中最小的王戎,琅邪临沂人,后出竹林仕晋,最终以司徒之位,位列三公,封安百侯。
王戎跟妻子感情很好。
妻子常称王戎为“卿”。在魏晋时,“卿”是不能随便叫的。一天晚上,以俭吝著称的王戎跟妻子说:“你老是称我为‘卿’,不合礼法,以后别这样叫了。”
“卿”虽然是亲切的不见外的称呼,但是在那个时代,虽然自由不羁,但一般来说,妻子称丈夫仍不能用“卿”。现在,面对妻子的叫法,王戎表了态。
妻子回答:“亲你爱你,才叫你卿;我不叫卿,谁叫你卿?!”
魏晋时代的新女性以敢爱敢恨、真情流露著称。
对于王戎的俭吝著称,有几个故事:
其一:“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说的是:王戎侄子结婚,他只送给侄子一件单衣做礼物,过了没几天,又要回来了。
其二:魏晋人好吃李子。当时,洛阳城里,王戎与各士和峤家的李树最佳。但后来,和峤家的李树被小舅子王济给砍了,于是王戎家的李树成了第一。王戎呢,虽然身死三公,位极人臣,但私下好做了个小买卖,经常乔装打扮,带着李子去市场上摆摊,可又担心别人得了种子,于是卖前往往将李子的核钻通:“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恒钻其核。”
*作者介绍:趣味生活趴,做有趣的人,记录有趣的事,交有趣的朋友,过有趣的人生。
—THEEND—
如果你也爱生活
请拥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