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修武周庄镇刘庄村96岁老八路故事军

“嘀嘀嗒,嘀嘀嗒……”4月26日上午10点,一阵嘹亮的军号声从修武县周庄小学校园里传出,这是学校利用大课间,请来96岁的老战士刘麦林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刘麦林吹一串清脆的号音后,停下来讲解一段号声的含义,孩子们围坐在老战士面前,崇拜地问这问那。

刘麦林是修武县周庄镇刘庄村人。年,17岁的刘麦林投身战场,在八路军中央骑兵团任团部司号员。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70多年过去了,嘹亮的号声穿越战火烽烟,穿越了漫长岁月,从未在老人的记忆里消失。

刘麦林老人的儿子刘小伟告诉记者,起床号、休息号、吃饭号、冲锋号、疏散号、紧急集合号……老人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每一种号谱的音律。如今,即使已不在队伍里,老人依然没有中断吹号,每天早晨响起的军号声成了刘庄村的独特风景。为了能够坚守这份情结,老人让儿子买来两个军号,自己一个,儿子一个,每日清晨,和60多岁的儿子一起吹号。

军号响起,那些岁月,过电影般地出现在眼前。

刘麦林入伍时被分到团部的号队练吹号,可学吹号并非想象中那样美妙轻松,而是枯燥单调的。什么是冲锋号?什么是集合号?什么是防空号?什么号是在叫连长……军营的一日生活和训练、作战基本上要听号音指挥,上百个号谱必须背得滚瓜烂熟。从那时起,吹号成了刘麦林每日必备的功课,也成了军旅情结的特有符号;从那时起,他用嘹亮号声吹出了撼动山河的信仰号角,吹出了巍巍军魂。

为了适应不同的作战条件,刘麦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早晚苦练,就是为了打仗时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遇到什么特殊情况,都能把军号吹响,能准确无误将指挥员的命令传递出去。”刘麦林严肃地说,战场上一旦吹错,后果不堪设想。年11月,刘麦林在华北独立第七旅运动大会司号比赛中获得模范选手称号。

“司号员,鼓鼓嘴,千军万马勇向前。”这是曾经流传在军营中的顺口溜。刘麦林吹的军号声高亢激越、声音嘹亮,“每次军号一响,战友们就端起枪奋不顾身往前冲,家仇国恨一起报,一批人倒下了,又一批人冲上去,在冲锋号的鼓舞下冲上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就胜利了。”说起军号,刘麦林老人至今仍充满着喜爱和自豪。

在刘麦林家里,刘小伟拿出了父亲一直珍藏着的军号号谱、奖励证书,他告诉记者,父亲闲了经常会唱唱军歌,也会讲些当年的战斗故事。父亲从年入伍到年退伍,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身上也布满了参差斑驳的弹痕刀疤。

年底,刘麦林随部队在山东莒县和日军作战。我军因兵力不足,团长把警卫队都派出去,下达了战必胜的命令,他们十几个人在树林里、麦秸堆里和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年过完年,在保卫新乡占领飞机场时,刘麦林被炮弹炸起的建筑物压住了腿,经极力抢救虽没有截肢,但留下了十几厘米长的伤痕。

最惊心动魄的一次经历是差点被敌军活埋掉。那是年在山东曹州和国民党作战时,由于与团部派出去的部队失去了联系,首长便安排刘麦林去前方送信。刘麦林化装成老百姓,过了两道封锁线,就在快到达前方部队时,被敌军发现了。刘麦林说自己是去走亲戚的,敌军拿下他的帽子,又看了看他的手,认定他是当兵的,要他老实交待。敌军还拿铁锹在地上挖了坑,摁住刘麦林开始填土,要把他活埋了。为了完成送信任务,刘麦林想了个缓兵之计,先承认自己是个司号员,再见机行事。敌军一听,说:“那你就留在这里,还当司号员吧。”晚上,看守刘麦林的人带他一起去洗澡,他谎称头晕先出来,然后逃了出去,跑去给前方部队送信。

年,刘麦林退伍后,先是在待王三区民兵训练营司号,年到焦作铝厂工作,年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发展农业,在生产队里做保管。

一晃70多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那段战火纷纷的岁月,刘麦林老人至今仍难以忘怀,回想起当年的司号生涯,九旬老人更是老泪纵横。刘麦林老人经常教育子女们:“为了打败日军,为了解放全中国,无数战友奋勇杀敌,不畏牺牲,永远留在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我能够活着回来,能够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强大,人们生活幸福,与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是多么的幸运,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

在活动现场,听了刘麦林老人讲的英勇故事后,在场的师生格外感动。一名小学生表示,要学习老英雄的精神,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修武县周庄镇宣传委员芦红叶感慨地说:“刘麦林老人在战场上是英勇的战士,是村里、镇里的骄傲。今年是建党周年,我们要将这种红色革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焦作广电全媒体记者赵文宣李艳红张秋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95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