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冯佳志通讯员郭秦森
“要致富,多种树!我们通过‘三网’扩大覆盖面、‘三成’强化管护链、‘三效’激活循环线,建设‘绿色银行’,储蓄生态财富,努力探索林业经济新模式。”4月8日,修武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韩保田说。修武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在收获生态红利的同时,也提升了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益,实现了农村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水网、林网、路网”融合该县依托南水北调、大沙河、黄河灌溉渠丰富的水资源,坚持“引水入乡,聚水润乡,活水兴乡”的工作思路,在全县推广种植优质速生用材林无絮杨,大力开展绿色廊道、河渠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利用“四好农村路”两侧的路边、地边、河边、沟边等空地,见缝插针种植无絮杨。在村内街道、房前屋后、农户庭院、村旁坑旁开展绿化,推动果树进村进院,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建设以优质林果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打造乡村林果化示范村13个。率先在五里源乡16个村实施余亩的“绿色银行”建设,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途径,努力构建“水相连、林相接、路相通”三网融合的生态体系。确保“成活、成林、成材”目标林业主管部门班子成员和林业技术人员分包乡镇,围绕苗木栽植、后期管护、特色林果提质增效等方面,每天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造林绿化工作。林业专家对全县余名乡村干部进行林业技术、病虫害防治等集中培训,为造林绿化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去年冬季,对全县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沟河路渠、废弃地、管控地、拆违地、村庄街道等进行了排查摸底,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进行了统一规划编制,解决造林用地问题,为春节后造林绿化奠定基础。各村老党员、老干部成立护林队,把树木管起来,树苗采用地径3公分以上优质大苗,确保树木成活率达99%。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提高群众的植绿护绿意识。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周庄镇张弓铺村利用村集体沟河路渠两侧栽植速生杨,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和群众组成护林队,忙时在田里耕作,闲时就修树、浇水、除草,管护树木。张弓铺村采取轮伐措施,每年至少有10多万元入账,最高的一年收入达59万余元。树木成了村里的摇钱树,成了村里的“绿色银行”。农忙时节,村委会补充购置多台农机具,免费为村民服务,年底给村民发放红包,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提升。王屯乡新庄村靠林果化特色,成了观光、休闲、采摘的典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新庄村观光、采摘大枣,感受农耕生活和乡土气息,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踏上“旅游路”,有效地促进了林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集中、连线、成片的树木即增添了景观、美化了环境,又能给村集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该县先后建成省级森林特色小镇1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7个。去年冬季以来,新增造林绿化面积余亩,栽植各类苗木46万余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