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焦作发布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意见,二三

大河财立方消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3月18日,焦作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乡村产业振兴方向。《意见》提出要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

下附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和调研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围绕我市八大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市场和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发挥政府引导、指导、鼓励、支持作用,逐步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加快产供销、产学研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绿色引领、创新驱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推动科技、业态和模式创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资金收益率,不断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

(三)目标任务。力争用5—10年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振兴八大产业取得重要进展。培育壮大“两牛”产业,焦作蒙牛产业集群产值达到亿元,伊赛肉牛产业集群产值达到亿元。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产业扶贫作用进一步凸显。

二、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四)加快发展乡村振兴八大产业。粮食产业,以六县(市)为重点,深入实施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农业政策落实,总结推广科学的精耕细作栽培模式,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扩大优质强筋小麦、青贮玉米、鲜食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种植面积。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在稳定年产万吨粮食基础上,积极开发粮食加工多种产品,开展产销衔接,推进全市粮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万吨小麦加工优势和万吨玉米加工优势,增强粮食产业效益,为稳定粮食生产提供保障。种子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小麦种子产业,稳定万亩小麦种子生产基地面积,重点选育及引进一批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创新品种核心竞争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快种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市由良种生产大市向良种质量强市跨越,为河南省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作出焦作贡献。畜禽产业,大力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引导生猪散养户或其他畜禽散养户实施“三进三退”(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场、进入合作社、进入市场循环),推动畜禽产业转型升级。以蒙牛、伊赛为重点,培养壮大旭瑞鸭系列、粤禽鸡系列、康利达猪系列和以上陵牧业为龙头的奶牛牧场集群,强化政策扶持,加强产品研发,发展精深加工,形成养殖、屠宰、加工、冷链、连锁经营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把畜禽产业培养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支柱产业。怀药产业,以发展道地怀药为突破口,加强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完善怀药质量溯源体系、市场流通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推动怀药种植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重点扶持壮大怀山堂、同仁堂、保和堂等龙头企业,促进四大怀药一二三产融合,充分把握怀药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发展机遇,把怀药产业打造成为我市的优势特色产业。蔬菜产业,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端设施蔬菜,开发高端市场;依托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中拱棚等设施生产,以冬春蔬菜种植为主,增加反季节蔬菜供应。以孟州市、博爱县、温县和示范区为主,大力发展高品质设施蔬菜,加快形成孟州市万亩韭菜和博爱县孝敬镇蔬菜产业园,力争成为省级高效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批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其它县(市)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茬口,发展大地蔬菜。加快发展以瓜类和食用菌为主的设施农业。花生产业,在全市适宜产区扩大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引进示范推广高油酸油用、食用优质花生新品种,提升机械化、标准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优质花生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不断提升花生产业的质量效益与产品竞争力。引导支持孟州市建立10万亩优质高效花生产业园。培育扶持花生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花生产业效益。林果产业,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区域优势,依靠科技支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进全市林果产业良性发展。稳定苹果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优质桃、梨、葡萄、李、杏、樱桃等小杂果,确保全市林果种植面积适度增加,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品质进一步提升,设施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早、中、晚熟品种实现均衡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依托各县(市)区独有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科技园区,加强财政支持,培育扶强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省、市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增强其旅游观光功能。积极创建全市乡村旅游观光示范园区,逐步形成修武县民宿旅游、孟州市村落文化、沁阳市牡丹观光、温县四大怀药以及北部山区生态、红色文化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区域发展格局,为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奠定基础。

(五)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温县天香面业、孟州华兴、广济药业、温县怀山堂、博爱怀研堂等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建设一批专业村镇。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引导支持名优特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创新销售模式,在中心城区建立名优特农产品展示区和交易区,提升产品知名度,扩大销售规模。

(六)培育发展乡村信息产业和新型服务业。深入推动“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工作,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益农信息社的运营和管理水平。

三、科学合理布局,促进县域经济统筹发展

(七)强化县域统筹。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和产品营销等平台。

(八)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加快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四水同治、四好农村路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体育文化医疗等设施建设中,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动人才、资金、技术下乡,为乡村全面振兴创造良好条件。

(九)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向产业扶贫项目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以产业扶贫项目推动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各县(市)区要立足当地自然禀赋,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切实把各自的原有产业优势与扶贫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产业发展和贫困脱贫的联结机制,增加造血功能,发挥带贫效果,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

(十)培育多元融合主体。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到年,全市省级及以上家庭农场由现在的13家发展到20家以上,省级及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由现在的49家发展到60家以上。在全市确定河南菡香生态农业合作社、孟州市黄河蔬菜合作社、焦作新区共利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十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十一)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

(十二)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为基础,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积极推广蒙牛、伊赛等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共建原料供应基地新模式,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动农产品生产、服务、加工、销售“四位一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年,培育2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业化联合体核心企业销售收入总计达到亿元以上,联结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以上。

五、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

(十三)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抓手,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产品检测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到年,“三品一标”数量由目前的个增加到个以上,半数以上县(市)达到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其余县(市)达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加强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加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

(十四)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和“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围绕粮棉油、肉蛋奶等大宗农产品和四大怀药、菡香大米、孝敬牌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创建和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在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效益。

(十五)强化资源保护利用。大力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以博爱县、温县为重点,加强国家绿色发展试点县创建工作,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目录的、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得进入乡村。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支持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

六、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十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大力培育乡村产业创新主体。探索设立省、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攻克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技术。积极推进博爱中以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带动引领全市高科技农业企业发展。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培育平安种业、怀川种业等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种业企业集团。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

(十七)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基地,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

七、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十八)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积极按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乡村产业技术创新。

(十九)创新乡村金融服务。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绿色金融政策扶持机制,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手段支持绿色信贷,引导更多金融保险机构和社会工商资本投入到绿色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等领域。

(二十)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坚持互惠互利,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总结、推荐高效农业投入标准化模式,搭建投资平台,疏通投资渠道,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支持发展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吸纳农民就业、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

(二十一)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充实农村专业人才力量,鼓励社会各界投身农业农村建设,着力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八、构建支撑保障四大平台,力促乡村产业兴旺

(二十二)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选准选好主导产业,合理确定布局规模,构建国家、省、市三级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在温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力争三年内建设3—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建设2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十三)加强农业融资平台建设。运营好六县(市)农业信贷担保平台,尽快做大担保规模。市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要建立焦作市农业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快推行“政银保”和“政融保担”融资模式,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向涉农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尽快设立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基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二十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认真落实追溯“四挂钩”政策,把追溯作为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产品优质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参展的前置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追溯设施,健全追溯制度,推进追溯管理。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加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条形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87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