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建筑都处在一个独特的场域中,每一个场域都有产生独特空间体验的潜力。在实践中扬弃刻板的既成范式,不断回到原点,思考场所和功能的本质,重新定义空间关系,这是十域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徐小萌一直追求的目标。由他主创设计的天空之院酒店凭借在外部环境的坚韧重生、颠覆常规而独特的建筑结构以及内敛的地域传统文化让人叹为观止。
天空之院酒店坐落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七贤镇宰湾村云台山景区附近。破旧的村庄、烂尾的小区、废弃的工业用地、嘈杂的周边环境,死气沉沉,怎么看都不是一个理想的建筑环境。如何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中扬长避短,实现自我突破、坚韧重生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难题。设计团队尽其所能,将远处云台山自然风光纳入酒店景观,利用素白的色彩、明净的玻璃和巧妙的结构设计让酒店成为一个地标性建筑,也为这片土地带去了力量和生的希望。酒店的建成似乎不仅仅是一个功能的实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不能改变外部环境但是可以努力塑造自我获得重生。
天空之院最为独特的当属其奇特的建筑外立面,从远处望去,好似错落有致的屋顶,又似连绵起伏的山峦,走近细看,亦如张开的牛奶盒,或是张开的口袋,或是画卷的展开……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这也许正是设计师想要传达出的信号:坚持“以体验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让宾客成为酒店的主人。
在设计之初,设计师回到宾客在房内居住体验的起点,观察宾客站在窗边的视线范围和心理,有目的地遮住视线以下的部分(周边糟糕的环境),视线以上完全敞开,设计核心的是加入“体验”的环节,将开口处进一步掀开,享受更多的蓝天白云和重峦叠翠。这一“掀”是一种无形的参与式活动,是建筑和使用者发生关系的物化媒介展示,暗含一种探秘、“窥视”敬畏又欢喜的情绪。此外,打破常规方盒子式的建筑样式,开口处如同眼睑睁眼看世界,曲面的展开将人们更多的注意引向远方,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阳光洒在弧形的墙面,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时而温柔,时而热烈。每个私人阳台的缝隙都被这样的形式掀开,通过隐藏和暴露,掀开了一个巧妙的新世界:被隐藏的部分保护了隐私,也遮挡了嘈杂的环境,暴露却的是美好的天空、阳光、山景。阳台如同一个微型庭院一般带给人们诗情画意,视线以下设计白色浴缸,乳白的碎石,暗黑色的石板,掀开的框景模式不知何故使山看起来更近了……
酒店掀开的不仅仅是立面开口,建筑外侧的地面也是“掀起”的,像抽象的山形,跟远处的云台山一前一后,遥相呼应,犹如古典园林中的“开门见山”。与此同时,将首层抬高半层,高效解决了复杂的人车流线,也实现了功能上场地土方平衡,一举多得。
“掀”的设计手法不仅反应在建筑景观中,在酒店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缩影。酒店的LOGO设计为线性的掀起式样;客房通道空间带房间号码的墙面掀起打破了狭长空间的单调;房间内家具的抽屉拉手像是设计理念的微型展示;首层公共区域半弧形顶的连续空间,仿佛从墙面“掀起”,与线性和点状光源结合成为引导客人的行走流线……一个全新的世界被掀开,好奇和欣喜得到满足。在这里,体验已然成为一切设计和建造活动的核心。十域建筑设计事务所主张“在中国多元的地域环境中,避免具象地再现传统元素,而是从材质、形态、逻辑等层面进行实验,探索地域传统和当代性的抽象交点。”在天空之院的酒店设计中,设计师更是以极其克制和凝练的设计利用“藏”与“露”、“虚”与“实”、古典园林中借景与框景等手法体现地域文化。
酒店项目坐落在七贤镇,因竹林七贤而得名,因此酒店设计中竹的元素在虚实相间中得到完美体现:前后院中的种植的竹林,掀起的阳台顶面和阳台栏杆的竹木材质、场地外围的竹篱以及前院的竹模混凝土围墙……一切,实处不死,虚处不空,以实显虚,以虚显实。此外,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框景、障景等造园手法在酒店设计中运用到了极致:前院山峦般的竹模混凝土围墙如障景一般隔绝了场地周围的嘈杂环境;酒店首层磨砂玻璃包围透明开窗,利用借景和框景完美地将酒店前庭景观和远山景致巧妙地框在一起;掀开的曲面弧形结构巧妙的借景远处的山峦天空为我所用……再者,在酒店命名的细节上也看出设计团队的用心,餐厅的七个包间,以竹林七贤的“字”来命名(叔夜、嗣宗、巨源、子期、伯伦、濬冲、仲容),客房的名称,则来自竹林七贤中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宿光、耀月、登明、垂风、乘松、望岑)。天空之院酒店践行了设计事务所主张的地域传统与当代性的抽象交点,运用当代的设计语言彰显地域文化的精髓,实现共生共融。
天空之院,摒弃常规的酒店范式,重新定义了酒店功能和场所精神,在体验中退回最初的原点,在思考中掀开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