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历史上的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此其法也。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皴,高与云青;远水无波,隐隐似有,此其式也。山腰云塞,石壁泉塞……”这是五代大画家荆浩《笔法记》中关于绘画的论述。荆浩的一部《笔法记》,奠定了我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

荆浩,字浩然,泽州沁水人,生于唐末,经历五代。荆浩工诗文,通经史,因当时中原一带战乱频繁,政局动荡,他绝意仕进,隐居于太行山的洪谷,并以此自号为洪谷子。关于洪谷之说,历来说法不一。

一处在东大河峡谷中的净影寺。东大河峡谷地处山西省泽州、陵川县与河南省修武县交界之地,由于它是丹河支流,亦称丹谷。丹谷在历史上比较著名,泛指丹河及其支流的峡谷。峡谷中的净影寺亦称宝岩寺、金门寺、金灯寺,乃青莲寺下院。该寺为隋文帝敕建,是“齐隋泰斗”慧远说法之地和圆寂之处。由于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青莲寺往往要把前来隐居的文人墨客送到这里。《风台县志·寺观》载:“净影寺,在城东南九十里蟠龙山,为青莲寺下院。隋开皇年高僧慧远法社,一名金门寺,一作金灯寺。金赵秉文、元好问寓此。”《凤台县志·山川》:“再南迤东日蟠龙山,山下有净影寺,元遗山先生《宝岩纪行》诗所谓‘金门寺’也。寺居万山中,鸟道屈盘,人迹罕至,东南距县九十里。”《风台县志·侨徙》载:“荆浩,沁水人,自号洪谷子,画史以‘荆、关、董、巨’为画家正宗。洪谷为泽宝岩寺山。浩尝流寓其地,以作画或因自号云。”

近年,净影寺在整修时,在原址下挖出了3通石碑,有明万历元年()所立的《重修青莲寺下院古净影寺碑记》(泽州进士孟颜撰文)、明崇祯三年()所立的《重修佛殿碑》、清咸丰九年()重阳节所立的《重修青莲寺下院净影寺碑》(凤台县儒学生员韩淑书)。其中《重修青莲寺下院净影寺碑》载:“按图经蟠龙山有净影寺,距城东南九十里,乃隋高僧远公之法社,一名金门寺,又名金灯寺,游人至此夜间焚香仰天虔心祝告,有圣灯自山头灯灯续出,而宝严洪谷又净影之别名也。”净影寺出土石碑,与《泽州府志》、《凤台县志》所载吻合,不能排除丹河峡谷即为古洪谷。

另一处在沁水寺沟河旁石火庄。寺沟河发源于历山东麓,是个长约15公里的大峡谷,寺沟河因峡谷中有青禅寺而得名。峡谷中山崖壁立相对,有如门扉,随处可见松柏悬挂崖岸。由南阳入峡谷,南行三五里,有一五六户人家的村庄,名石(寺)火庄,村边恰有八九亩耕地;村南西向有一河谷,即洪谷;洪谷有山溪,奔泻而下,俗称洪谷河;洪谷河发源处,平时清澈,每遇雨季,水流浑浊,洪谷因以得名。顺洪谷登山,山腰丛林中有废弃古寺,即青禅寺,曾名青莲寺。在这条峡谷之中,有荆浩《笔法记》所记神征山、大岩扉、石鼓岩等地名。

关于荆浩的籍贯,近年来济源相争。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或者说是一件比较清楚的事情。清代版的《山西通志》里有一篇文章说得很明白:“荆浩,沁水人。善画。”

作者好像知道二百多年后有人要争论,特别加了按语:“案:济源有沁水古城,故浩亦有称为河内人者。然以县名系籍,则汉县废已久,故当以泽州之沁水为近是。”乾隆版的《河南通志》和《济源县志》,均不见有关于荆浩的记载。欧阳修的《新唐书》尚且没有漏掉荆浩,《四库全书》也没有漏掉荆浩,足见荆浩在历史上的名望。所以无论如何,若荆浩果真是河南济源人,那么,《河南通志》和《济源县志》的艺文卷里都应该有荆浩的身影。但是没有,没有的结论只能有一个,就是在清代,《河南通志》和《济源县志》的编撰者都认为荆浩不是本地人。反之,清代的《山西通志》和《泽州府志》都清楚记载了荆浩是山西泽州沁水人氏。

秀美奇特的太行山赋予荆浩灵气,荆浩对艺术的感悟和追求使他走向了成功。荆浩长期隐居洪谷,在艺术上勤奋追求,使他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能变千古成规,开后世基业,大有影响于画坛者”(《中国绘画史》)。五代是我国山水画走向成熟的端始,而荆浩又是承前启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曾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长,成一家一体。”他以崭新的水墨并重的画风、皴染技法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使中国山水画大大前进了一步。历代评论家对他的艺术成就极为推崇,元代汤在《画鉴》中将其称为“唐末之冠”。荆浩的山水画传世作品《匡庐图》,笔墨两得,皴染兼备,境界雄阔,景物逼真,堪称“神品”。

荆浩不仅是一位艺术大师,还是一位绘画理论家,所著《笔法记》系统地总结了唐以来山水画的经验,对绘画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笔法记》把艺术形象创作方法总结为“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是我国绘画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转折;提出“神、妙、奇、巧”四个概念,要求绘画自由洒脱,不要拘泥于形式;提出用笔“四势”,即“筋、肉、骨、气”,主张筋肉骨结合。又由于他亲历艺术实践之甘苦,其理论才显得特别生动和深刻。从其《笔法记》可以看出他对于笔墨与写实的关系的深度思考以及他倾向于反映现实的观察方法,荆浩的弟子关全,“初师荆浩……卒得其法,有出蓝之美”(《中国绘画史》)。荆、关的山水画技法直接影响了北宋的风貌,并为两宋山水的多元与融合奠定了基础。宋代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期,在技法、观念层面上都达到了巅峰,所以历代尊荆浩为山水画的大宗师。

你还知道荆浩的其他事迹么,欢迎留言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89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