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大汉江山终于此处,诸多日本家族的先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金粟松摧故国荒,春秋未作叹诗亡。

十年漂泊家千里,百代兴衰梦一场。

蠙浦风清波鸭绿,渔梁春暖酒鹅黄。

相逢且尽尊前醉,莫遣愁多白发长。

宋末元初诗人俞德邻在七言律诗《次韵夏楚材登山阳故城有感》中,借着对山阳故城的忧思,表达了自己对故国沦丧的悲悯之情。

山阳故城,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因位于太行山之南而得名,是一座以两汉时期遗存为主的古城遗址。

山阳城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魏国,因临近太行山铁矿,山阳城是魏国的冶铁和兵器铸造中心。

公元前年,秦国大将蒙骜(蒙恬和蒙毅的爷爷)接连攻克魏国的山阳等二十城,初置为东郡,后成为长信侯嫪毒的封地,西汉高祖时期在此设立了山阳县(归河内郡管辖)。

河内郡

东汉光武帝刘秀争夺天下时,把河内郡作为其主要的战略后方来经营,任命心腹大将寇恂(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作为河内守将。河内不仅是旱涝保收的粮仓,同时山阳的铸铁业发达,可以源源不断地把粮食和兵器输往前方,从而为刘秀征战天下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

山阳城的繁荣时期,从两汉一直到西晋永嘉之乱共持续长达余年,而最高光的时刻,则是在东汉末年。

山阳城遗址(西城墙)

山阳城遗址(西城墙)

公元年,汉献帝刘协被迫禅让于魏文帝曹丕,刘协被曹丕分封为山阳公,食邑于山阳城。山阳县被封为“山阳公国”,供奉着汉朝宗庙,东汉皇室也跟着刘协迁居山阳,山阳公国成为汉朝王室的法定传承者。曹丕虽说逼刘协将帝位禅让给他,但他还是给足了刘协面子,在形式上让刘协继续按照汉朝天子的仪式祭拜天地宗庙。山阳公刘协“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后汉书》)。

山阳城遗址(东城墙)

刘协名为山阳公,但被安排在山阳城之外的浊鹿城(今焦作市修武县李固村),与山阳城相距三十余里。浊鹿城外驻扎着曹魏的军队加以监守。山阳公只享受俸禄和世袭爵位,并没有任何实际的行政权力。除了历代山阳公及其嫡长子住在浊鹿城之外,刘氏的其他宗亲则主要居住在山阳城内。

浊鹿城遗址

作为山阳公的刘协生活究竟如何,正史中并无过多记载,但在当地却有不少其传说。在云台山中的百家岩景区内,留有避暑台和二乐台遗址,传说为汉献帝和皇后曹节(曹操次女)曾游乐于此,当地更是盛传其在山阳地区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如果真如传说所言,相对于作为傀儡的皇帝而言,山阳公的生活反而更加自由和洒脱,更有价值。

汉献帝禅陵

刘协当了14年山阳公,54岁去世,与皇后曹节一起归葬于浊鹿城北的禅陵(也被称为献陵),成为历朝末代皇帝中少有的善终者。数十年后,蜀汉怀帝刘禅(刘阿斗)也原样复制了刘协的模式,于洛阳善终。

刘协的长子刘冯早逝,长孙刘康世袭为第二任山阳公,享爵51年后去世。刘康之子刘瑾袭爵为第三任山阳公,享爵4年去世。刘瑾的长子刘秋袭爵为第四任山阳公,享爵20年,永嘉三年(公元年)被羯族人汲桑所杀,山阳公国灭亡,前后存在了90年,汉朝王室至此也终于消失于历史。

城墙中的瓦片

在刘秋继任第四任山阳公的同一年(公元年),刘协的另一个玄孙刘阿知,因见中原时局已乱,恐有灭族之祸,遂率其子刘都贺和宗族共两千余人东渡扶桑。时值日本应神天皇在位,任命他担任朝臣,赐号为“东汉使主”,又称阿知王、阿知使主,定居于大和国桧前村(今日本奈良县桧前村)。现今奈良县与冈山县等地都建有“阿知宫”(阿智神社),以纪念刘阿知。刘阿知及其子孙在异国他乡续写了刘氏的辉煌,成为今天日本的原田、高桥、大藏、江上、秋月、波多江等家族的共同祖先。日本著名史学家坂本太郎在《日本史概说》一书中评价,刘阿知一族及其后裔传入日本的汉文化,无论在精神还是物质方面,都给日本文化带来了划时代的影响。在精神文化方面,汉字、汉籍以及儒教和佛教的传入,决定了后来日本文化的性质;在物质文化方面,水利、灌溉、养蚕等农业技术,建筑、雕刻、织布、冶铁、制陶等各种工艺技术及其制品,都为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山阳故城相关的另外一群著名人物就是竹林七贤。西晋时期,阮籍、嵇康等七位名士长期活跃于山阳县附近,喝酒、弹琴、纵歌、谈论玄道,因附近有成片竹林,故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者无法再直抒胸臆,大量作品都采用了比兴、象征、神话等修辞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引领了一代文风。但是另外一方面,竹林七贤时期开创的清谈或者称为玄谈的风气,崇尚务虚,又被两晋的士族阶层广为推崇,也成为两晋悲剧的根源之一。

现存的山阳故城占地面积约4亩,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周长约0米,四边城墙各有1个城门,城基系夯土筑成。北城墙长米,时断时续,遗址较为明显,但大部分都隐藏在道路北侧的民房后侧;东城墙长米,墙体较为延续,据周围村民讲,半个世纪之前的城墙高度至少在五米以上,但因在近代造城过程中取土而导致整体高度仅高出地面约1-3米不等。东墙南段的城墙上甚至开垦成了农田,对墙体造成了较大的破坏,看不到明显的夯土层;西城墙长米,高度约2-3米,墙基宽度达到了惊人的50米,保存较为完整,且目前正在进行修整,西墙在南段开始往东收缩,让整个山阳城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城墙除东西两头仅有少量遗迹之外大部分都被墙南村侵蚀,墙体几乎无存,城内古建筑也早已灰飞烟灭。故城共有9个缺口,其中北墙5个,西墙2个,东墙和南墙各一个,可能与原来的城门相关。

山阳城卫星图示(红色部分为城墙遗址)

在县级的古城墙中,山阳故城的城墙规模比较大,墙体宽约50米,为目前国内发现的底部最宽的县级古城墙。城墙为层层夯土夯筑而成,每层厚约十余厘米,夯窝明显。城墙东、西、北面多为汉代墓群,出土有汉代“山阳”铭文陶罐、陶仓楼等珍贵文物,其中陶仓楼等文物被河南省博物院收藏并作为中原地区的汉代文物展览。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甚至不惜花巨资改变了焦作段穿过山阳故城的路线,在城南和城东绕城而过,保护了山阳故城的完整。

城墙夯土层

山阳城出土的陶仓楼(东汉)

“山阳故城,遗趾数雉。四百之运,终于此墟。裔孙作赋,盖悯汉也。”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山阳城赋并序》中对两汉王朝的兴衰发出了悲天悯人的哀叹。但根据刘禹锡的描述,赋中所言的山阳故城应该是指浊鹿城,而非山阳城。

浊鹿城遗址(西城墙南段)

浊鹿城遗址(卫星图示)

浊鹿城在山阳城东北约17公里处的焦作市修武县李固村南侧。与一千多年前刘禹锡所见到的情景类似,现在的浊鹿城仍然是“遗趾数雉”,仅留存有西城墙南段约米的城墙遗迹,最高处约5米左右,周围皆为农田。在遗址北侧的李固村,村民建筑的房屋尤其是房顶都带有两汉时期的风格,非常具有地方特色。而在李固村北的农田里有两处土丘,面积总计约3万平米,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被命名为李固遗址。

李固村民居

刘禹锡,是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是个出了名的硬骨头,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出生于郑州荥阳,自称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与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是同一个祖先,所以在赋中自称为“裔孙”。

为什么说刘禹锡是个出了名的硬骨头呢?有一个“前度刘郎”的典故特别能说明问题。受“八司马事件”影响,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才又承召回京。正值春天,刘禹锡与友人同游玄都观,满观桃花灿烂如霞,桃树皆为近年所栽,刘禹锡心生感慨而作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

这首诗很快被妒嫉他的人向唐宪宗告发,说他心怀怨恨,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远离政治中心。十余年后才又再次回京,而玄都观中已一派萧然,再无桃树,只剩下“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于是作《再游玄都观》,诗曰:“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通过写诗继续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也表明了自己决不因为屡遭报复而屈服妥协的决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7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