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点赞修

聋哑人的世界,他愿意“倾听”;残障人的心灵,他用心守护。他,就是修武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许军。抱着为残疾人服务的初心,15岁时,许军就立下志向,要当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毕业后,他放弃留在省会郑州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教学。这一教,就是25年。他成为聋哑学生精神的上“父亲”,像守护花儿一样守护他们的人生,让他们找到人生的幸福和价值。他一专多能,教会学生各种技能,让他们的人生能够出彩。他先后3次在全省优质课比赛中获得奖项,多次获市优质课一等奖,3次获焦作市教育科研一等奖。他自编自导的《爱在身边》等小品连续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辅导奖和创作奖。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修武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许军最喜欢的诗句。这首诗,就像在解读他的职业——虽然普通,却要像牡丹一样让生命绽放。

3月8日上午,在修武县特殊教育学校,许军向记者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

今年43岁的许军已经在特殊教育的园地耕耘了二十五载。能和这一职业结缘,和他的邻居、同学有关。

许军是修武县郇封镇陈村人,他的一个邻居因燃放鞭炮不慎失去了一只手,他的一个同学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

许军个头矮,在学校里有时会受到高个子同学的欺负,而那名残疾同学却对他一直很好、很友善。同样,这名邻居也对他很友善。许军想,他们那么善良,从来不欺负任何人,只因为身体原因,所以生活得很艰辛,如果有一份适合的工作,他们一定会生活得更幸福。

15岁那年,许军顺利考上了河南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现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前身)。上学期间,许军到修武县特殊教育学校实习。

实习期满后,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也“追”着他来到就读的学校。信里有一句话打动了许军:学校需要你这样的专业人才,孩子们更需要像你这样有爱心的老师。许军,毕业后来我们学校任教吧!

这封信是修武县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寄来的。读完这封信,许军流泪了,他感动于修武县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的这分真情。其实,对他来说,在这里实习的日子也是一段幸福时光,这里的老师、学生都让他留恋。

尽管许军的老师想让他作为稀缺人才留在郑州发展,尽管许军的家人想让他到政府部门工作,但许军最后还是选择了修武县特殊教育学校。许军说,他要和聋哑孩子们在一起,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去呵护这些柔弱的学生。就这样,他成了修武县第一位特教男教师,主要教聋哑学生。

从教之初,为了深切体会聋哑学生在无声世界的感受,许军不分白天黑夜,用棉花堵住耳朵,整整坚持了一个月。他感到,失聪痛苦而煎熬。正是这种切身体验,使他的教育教学工作自然而然地赋予了爱的色彩。为帮助学生发准音,无论课上、课下,他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其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以及气流的大小。他常常把孩子们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让他们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的部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他的学生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有的孩子甚至能和普通人正常对话。

为了教会学生更多技能,许军硬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教师。

几年前,许军的几名学生被市里选为乒乓球运动员,许军常陪他们到市里训练,负责手语翻译工作。长期在乒乓球场上耳濡目染,许军学会了打乒乓球。回到修武县,他成了孩子们的陪练员。年10月,他的几个学生还被选拔参加了省残疾人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许军作为乒乓球业余选手也被我市选为乒乓球队领队。孩子们很争气,在比赛中敢打敢拼,其中徐宇奇同学获得了女单、女双、混双3枚银牌,这可是该校在省级体育比赛中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了。

许军业余时间喜欢写剧本,并常和市残联的老师学表演。回学校后,他牵头成立了小品兴趣小组,和孩子们一起自编自导自演小品,充实学生们的文化生活。其中,他自编自导的小品《无声的心曲》《爱在身边》等连续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多项辅导奖和创作奖,该小组也被评为市优秀社团。

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

在课堂上,在乒乓球台旁,在小品舞台上,许军把爱传递到学生们的心里。

同事都说,许军是一位慈父般的教师,学生们也用真诚的爱回报他。

学生李拴成毕业后开了一家理发店,手艺在十里八村都很有名。每年,他都会来学校感恩,免费给师生理发。

简单、善良,是修武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普遍特点。下雨了,他们会把许军的车推到房檐下;开联欢会时,他们会把最大的苹果给许军吃……提及这些,许军的双眼湿润了。

有人说,特教老师是付出最多、收获最少的职业。许军却说,自己得到了很多、很多,孩子们的爱和信赖让他坚守到今天,并将继续坚守下去。

记者手记

一名教育家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对许军这样的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来说,拥有爱心最重要。如果没有爱,很难想象他能坚守到如今,并在岗位上取得那么多成绩。

看到许军在课堂上娴熟地打着手语,记者能感受到他对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爱,这就是特殊教育教师最美的模样吧!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改玲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5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