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汉献帝刘协(公元年4月2日—年4月21日),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公元年-年在位。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公元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后来逃出长安。公元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被曹操挟持后的汉献帝,自此一直待在深宫之中。在当了24年的傀儡皇帝后。公元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从那以后,刘协就成为了亡国皇帝,并且被曹丕封为了山阳公。在那之后,刘协就带着自己的妻儿搬出了囚禁自己几十年的皇宫,做起了逍遥王爷。公元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小风村),谥号孝献皇帝。汉献帝刘协作为汉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一生都被他人把持如同傀儡。其实汉献帝刘协从小天资聪颖,处事得体,董卓当初拥立他为帝,虽是出于更便于加以控制的原因,但有一点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他比他的哥哥刘辩更有帝王风范。当时董卓率大军来到洛阳城郊外,偶遇少帝刘辩和刘协,面对董卓大军的出现,刘辩当即就被吓得大哭不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而年纪比他小的刘协却临危不惧,对董卓提出的问题能面不改色应答如流,这对当时那个年纪的汉献帝来说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还有一次长安在闹饥荒,汉献帝命一位大臣开仓放粮,结果这位大臣监守自盗,饥荒依然严重。汉献帝通过当庭煮米实验戳穿了他的罪行,但却没有下令将这位大臣依罪斩首,而是打了他几十大板,然后令他再去处理此事,这位被责罚的大臣自然不敢再搞鬼,很快就处理好了镇荒的事。而且历史上也曾经给过汉献帝光复汉室,做回皇帝的机会。就是在吕布诛杀董卓的时候,因为王允是汉室忠臣,他一直想框扶汉室,若是救下汉献帝,王允一定会拥护他的。而且这个时候吕布是听王允的,再加上此时文官有一大批诸如王允这种忠于汉朝的遗老高官。还有一批董卓麾下的武将和谋臣,比如樊稠、张济、贾诩、李儒等,水平都不低,完全能够和关东诸侯打成平手且略占上风。再说董卓死了,貌合神离的诸侯就没有什么理由继续攻打洛阳了,只要到时候以汉献帝的名义登高一呼,就又会有许多忠于汉室的人来。这样后来汉献帝也就不会被抓做傀儡了。只不过王允缺乏大局意识,对董卓旧部采取消灭的态度,这导致西凉军造反。其实在整个西凉军中,真正忠于董卓的将领只有李傕、郭汜等少数几个,根本就不成气候。况且当时西凉军远离本土作战,物资补给远远不够,一般来说,只要不逼急了,谁都会先考虑最现实的吃饭问题。假如王允他们能够有明确的大局观,对董卓旧部采取劝降收编的态度,我想绝大部分西凉军都会归顺朝廷,而且西凉军在当时是天下武力第一的野战部队,战力值远远超过后来曹操起家依靠的青州军。只要掌握住了西凉军,朝廷自保的能力是绰绰有余的。假如朝廷能够在消灭董卓后形成稳定的政治格局,以长安为中心的三秦将会成为东汉中兴的堡垒。这是因为关中四面都是要塞,外来势力很难打进来,同时内部有千里耕地,足以供养数十万大军和上百万人口。而在其西面还有凉州军的老家,甘肃河西走廊,在那个时代,河西走廊正是出精兵猛将的地区,不乏马超、庞德之流的高战力武将。而且西凉军作战非常勇猛。再向南看,还有沃野千里的蜀地,当时当家人是汉王室的旁支刘焉和其子刘璋,论血统论能力都无法抗衡关中地区。一旦朝廷稳定后进军西川,就又可以拿下这块风水宝地获得粮草供应。并且只要守住了关中和西凉,朝廷完全不惧怕关东诸侯造反或割据。毕竟汉朝历经了四百多年,在人们心中是当之无愧的正统。关东诸侯虽然羽翼渐硬,但是相互之间难以形成合力,互相尔虞我诈。搞个讨董联盟都貌合神离。所以即使各地诸侯势力再强,也很难超过战国时期的七雄吧。只要朝廷经营好关中地区,再向东进行征讨的话,各地诸侯根本无力招架。最后肯定会像秦国灭东方六国那样,顺利消灭割据的诸侯势力。但很遗憾的是,诛杀董卓时,汉献帝只有11岁,虽然从小很聪明,可是年龄实在是太小,无法单独执掌朝政。所以只能全权委托王允等人处置朝政,而王允虽然忠诚,但缺少政治斗争的大智慧,一味逼反了西凉军团,丧失了中兴汉朝的最佳良机。否则以汉献帝宽宏的个性和超高情商,加上当时人们对于黄权的敬畏,很有可能会顺利招抚整个西凉军。所以要怪只能怪汉献帝晚生了10年。不过历史上汉献帝最后是善终,也算是对他最好的结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