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港市文物管理所接到椅圈镇文化站报送信息,在吴家村种植大棚草莓的村民潘景波从大棚取土层中,发现数块较大的不明动物骨骼。这些骨骼是修建大棚时从地下一米多深淤泥中挖掘出来的。
2月11日上午,东港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究馆员张鑫赶赴现场查看实物,根据骨质、形状、大小等综合因素分析认定,这是古代鲸鱼骨骼。其中一块较大的脊椎骨高21厘米,宽29厘米,重7.8公斤,上面粘有灰黑色的淤泥质亚黏土及褐色铁氧化物。骨骼破损处骨松质状的结构清晰可见,虽然年代久远,但没有出现石化现象,不属于化石。鲸鱼骨骼出土地位于吴家村村委会北约米处的平原地带,南距黄海北岸约7公里,海拔19.0米。鲸鱼骨骼在此地出现,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辽东半岛沿岸的海侵现象有紧密关联。地质勘探资料证明在辽东沿海一带的丹东—东港—庄河地区的海积地貌,冲海积物较为发育,为一套灰黑色或灰绿色的淤泥质亚黏土、细沙、粉沙等。其内含有褐色铁氧化物以及有机质层均为薄层出现,还含有少量的贝壳、木屑等,显示了海相沉积的特点。在全新世时期这一带有过多次海侵,根据大孤山附近三道古贝壳堤碳年龄测定得出结论,海侵分别距今±年、±年、±年。这次发现的鲸鱼骨骼是海侵时期的生物遗存,骨骼的准确年代有待于进一步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去考证。它的发现对于研究辽东半岛沿海地区古代动物、气候、地理有重要意义。目前,潘景波主动将发现的鲸鱼骨骼上交到东港市博物馆做深入研究。孙道俊记者/张瑞
责任编辑/郑定成编辑/何婷婷
编审/张丽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