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后裔记之修武大韩村记

在河南省修武县域内,有多个以“韩”字命名的村庄,有“大韩村”“小韩村”“韩平陵”“韩蒋村”“韩庄”等。这些带有韩字的村庄,现在除了“韩平陵”以外,其他四个村庄却没有一户姓韩的人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修武《韩文公门谱》封面

据《韩文公门谱》记载,修武韩氏在北魏神龟元年(公元年)由平北将军韩镶公因避政乱,从古代常山九门迁徙至修武古安阳城,至今已有多年。韩镶公家族在安阳城生活94年后,其子韩杰为避山贼匪乱,又于隋大业八年(公元年),带领全家迁至修武县古南阳城东郭门(修武东关)安家,在此居住六代人计年后(公元年),一代伟人韩愈诞生。韩愈家族在修武南阳城东郭门居住了十余代人约三百多年后,开始了一次人口大迁徙。韩愈后裔子孙以修武县城为中心,繁衍生息,开辟了许多以韩姓命名的村庄。

修武县域内韩愈后裔创建的村庄

在唐末宋初期间,由韩愈四世孙三门的洁、河率先从修武南阳城东关老宅外迁,并开辟后韩村,再由五世孙长门的睦、百贤开辟前韩村村。

到六世时即有殿选、意、殿武、殿忠、殿辉、殿光、殿基、殿威、殿伟、殿仕、殿臣、殿卿、双承、殿印、殿荣、殿耀、殿启、殿雄、殿杰19支分别迁徙前韩村和后韩村。七世时,有重道、尊道、德道、明道、栋隆、兴隆、育德、应魁、应松、应科、应光、应隆、应德、魁隆14支居前韩村和后韩村,原前韩村支系信道迁至安阳城和应魁在阳瞿为官后徙居当地。八世时有自谦、自让、自成、持印、迎印、宗敏、宗捷、自明、存中、成中、全中、建中、兴中、宗廉、宗昱、宗显16支,九世22支,十世34支,十一世38支,十二世36支,十三世因金兵入侵,多支系避难外逃,仍有29支居住前韩村和后韩村,十四世27支,十五世30支,十六世50支,十七世72支,十八世82支,到十九世时两村人口已发展到89支的最高峰,二十世75支,二十一世68支。

然而,由于约公元年左右的元兵入侵和接着公元年前后的红巾军乱,人口再次外逃避难。二十二世时前韩村和后韩村尚有闰、诵、刚、韶、合、潭、峰、廣、庆喜、庆功、庆荣、敏、晞、湜、沄、笏17支,二十三世只有荣五、振五、福五、禄五、光五等5个支系,到二十四世时《门谱》已无记载。

修武县大韩村标识牌

因长门、二门、三门子孙先人多支迁徙前韩村和后韩村,人口众多,连片居住,后人已无法区分前韩村和后韩村,就将两个村合并改称“大韩村”。

纵观现在的修武大韩村,韩愈子孙共有20代人在此生活过,居住时间长约六百年之久。从修武大韩村外迁和外逃的韩愈后裔,因时局混乱,多数失续。自韩愈后裔全部迁出修武大韩村,距今近六百年左右。

可喜的是,现已查明在修武“大韩村”居住过的韩氏先人后世的有1、焦作安阳城(及陆村)及其支系人、修武韩平陵及其支系人、偃师韩村及其支系约1万人、新乡八柳树及其支系约7千人、武陟韩余会及其支系约2千人等。这个由韩愈子孙创建并以“韩”姓命名的“大韩村”,现在虽然没有一家韩姓在此居住,仅从村名的字里行间依稀可见当年韩氏荣光。

河南修武县大韩村(由前韩村和后韩村合

这是由韩愈长门、二门和三门子孙开辟并初建的河南修武县大韩村(由前韩村和后韩村合并)旧址。

现在的河南修武县大韩村,已成为修武县城的重要部分。村民富裕,交通便利。郑焦(郑州至焦作)高铁侧村而过,高铁站台劈村而建,村民坐上高铁20分钟便可到达河南省会郑州。新焦(新乡至焦作)公路横贯东西,五分钟车程可入荷洛(菏泽至洛阳)高速,新建十层村民小区数栋林立。

河南修武县城关镇大韩村,在约六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养育了整整20代韩愈子孙,是一个值得韩愈后裔世代永记的神奇村庄。数百年来这些村庄仍冠以“韩”字命名,从无改变,也是对韩愈后裔创建这个村庄的一种纪念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3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