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河南修武

修武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焦作市下辖的一个县。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千年古县”称号,列入中国地名遗产保护之列。

历史

在修武县城东南四公里处,有两座相邻的村庄,北边的叫大文案村,南边的叫小文案村。

据《修武县志》记载“武王伐纣时,经过大、小文案村,将父亲周文王的牌位和香案安奉于此,文案村由此得名。”

修武县博物馆园馆长冯清长长期致力于修武民间文化研究,在他看来,过去这种在民间极其盛行的民俗活动,在文案村却意义不同,因为姜子牙真的到过这里。

修武本名宁邑,为宁姓起源地之一,武王伐纣时在此修兵练武,于是有了“修武”这个金戈铁马、气势如虹的名字。

在如今的宁城公园北侧,有一黄土冢,冢上草木丛生、老树枯藤,当地人称它为“商冢”。关于“商冢”,历代《修武县志》也有记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撰于清朝道光年间,现藏于修武县博物馆。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战,关于这场战争,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写道:“甲子曰,纣兵败。”《韩非子》中也记载“战一日而破纣之国”,可见战争的过程极其短暂,仅仅只用了一天,然而这并不能掩盖其惨烈程度。

战后,周武王和姜子牙将阵亡将士的遗体运回宁邑集中安葬,因为当时仍处于商朝末期,所以叫“商冢”。

除此之外,如今在焦作地区还保留着许多跟武王伐纣有关的地名,比如待王镇、恩村、卜昌、大封等等,如此多的地名印证同一历史事件,这在全国都极其罕见。

前年,秦始皇兼灭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修武县,归属于三川郡,自此县名一直未变。

数千年的时光中,修武渐成山水文化的极盛之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能工巧匠才不世出,修武的名字也传承了下来,成为中华大地最古老的县名之一。

手工

绞胎瓷起源于唐代,北宋时工艺达到顶峰。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不同的泥坯,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编织”成器形,因表里如一、内外通透,人称“瓷中君子”。

据说古代的极品绞胎瓷“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修武县当阳峪,北宋时与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陕西耀州并称“四大瓷都”,靠的就是绞胎瓷这种特有品种。

如果说修武是中国陶瓷业的肇始之地,也并不为过。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就已经开始烧制陶器。相传黄帝时期,掌管制陶的陶正宁封子就是修武人,他因创造发明陶器的烧制而被陶瓷业尊为“鼻祖”。

当阳峪宋代窑神庙遗址,现存于世的三大窑神碑之一。《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清晰记载了宋代当阳峪窑业的盛况。“世利兹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户。”

遥想一千多年前,一个小小当阳峪凭借发达的陶瓷制造业供养了数万人,其规模可见一斑。

当阳峪的兴起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修武县位于太行山南麓,北山南川,山川各半。当阳峪恰好处于山川接合部,附近煤炭、高岭土、铁、锰、铜等矿产资源丰富,村东瓮涧河河水四季丰沛,山上木材为窑场提供的充足燃料,正是独特的自然资源催生了陶瓷业发展。

当阳峪绞胎瓷以太行山特有的矸石为制瓷原料,这些原料经加工发酵后制成的胎泥,耐高温、粘性强。古代工匠能将绞胎瓷做到“薄如纸”的秘密就在于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价值极高的工艺在靖康之变后竟然消失了。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说法是靖康之变金兵入侵中原,当时的手工艺人纷纷逃离当阳峪,绞胎瓷烧制工艺也消逝于历史的风烟中。

据不完全统计,古代绞胎瓷名品在国内外仅存六十余件,可谓稀世珍品。年和年,故宫博物院两次派陈万里等专家到当阳峪实地调查,并发表了《谈当阳峪窑》等文章。

文中指出,在黄河以北的宋瓷,除曲阳之定临汝之汝,无一能与当阳峪相媲美。自此以后,当阳峪绞胎瓷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经过修武人不懈的努力,经河南省文物局认定,消失了八百多年的绞胎瓷古法技艺,终于重现当阳峪。

取山之精华,做人间美器,这是大山的馈赠,也是修武人独具匠心的美学体现,也是当代修武人知难而进、坚持到底的精神底色。

筑路

叠彩洞是修陵公路最惊险刺激的一段,位于云台山悬崖峭壁间,它由大小23条隧洞穿起长度米的公路,重叠而上,叠彩纷呈,故此得名。

因为它的设计巧妙,施工难度极高,被称为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可是谁又能想到,它的设计和修建竟然是出自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民之手。

修武县地处太行山南麓,幽幽大山藏匿着许多传统村落,目前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有6个,还有10个河南省传统村落。它们散落在大山深处,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然而就在三十多年前,这些地方几乎还是与世隔绝。据原岸上公社统计,那些年全公社有三百多人因病得不到医治而死在山上,村民们呼唤亲人魂归来兮的哭声时常响彻山谷,这让时任一斗水村党支部书记的郭麦旺再也坐不住了,他说:“就是干死、累死,也不能困死。”

思想统一后,说干就干。党支部先是卖掉近百匹牲口,党员干部又拿出压箱底的钱。年春季的一天,一支由30名精壮劳力组成的修路队出发了。

从此大山的宁静被打破,一根根钢钎,一把把铁锤,犹如蚂蚁啃骨头般开始了凿路。

没有专业设计人员,他们用土法上马,在稿纸上计算。为了筹集资金,人们勒紧裤带,一斗水人的精神感动了方圆20公里十几个村的村民,大家纷纷加入。

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已修道路基础上修建修陵公路。郭麦旺担任副指挥长,农民出身的“土专家”张有辰作为公路总设计师,全县八千余名党员干部奋战在工地上,他们用了10年时间,终于实现了一斗水人的梦想。

修陵公路开通后,成为连接河南、山西的重要经济走廊,惠及两省众多民众,带动了周边大片地区经济。随着旅游业兴起,如今每年有数百万游客通过叠彩洞走进云台山。

现如今带领大家修路的郭麦旺老人已故去,但令人欣慰的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老人家看到了一斗水村的变化。

与现今公路隧道相比,叠彩洞有着明显的年代特征,是一段历史的记录和缩影。

生态

云台山的深处是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这里是有着种植物和多种野生动物的神秘王国。这里的原始森林次生林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

然而倒退三十年,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修武县所在焦作地区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煤都,地下含煤面积包含了今天修武等多个区县,“黑色经济”带动了小企业发展,小煤窑、小造纸、小水泥、小炼铁、小砖瓦窑等遍地开花。

修武县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昔日的绿水青山变成黑黢黢一片,各种珍稀植物难觅踪影,森林里再寻不到野生动物的足迹。

在开发云台山旅游业之前,修武县因产能落后,在河南省经济排名比较落后,那场绿色革命使其一跃成为旅游大县。

修武的绿水青山又回来,百姓的生活也向上迈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经历这一切之后,修武人更深切地体会到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物产

有森林、有美景,就有旺盛的人间烟火。大山里的美味始终是让人无法抗拒的诱惑,这里的很多食材由于生长环境极其特殊,而有别于其他地区。

修武黑山羊就是大山里的精品,它们隐匿于豫北太行山南麓,长约公里,宽约40公里的狭长地带,以修武所产肉质最佳,故此得名。

修武黑山羊来源于蒙古山羊,至于何时来到此地,已经无据可考。这种羊生性敏感,只在云台山的山坡丛林间隐现,啃食天然饲草,其中很多是中草药。

云台山自古就有“中药材宝库”的美誉,这里除野生四大怀药外,还有人参、灵芝、茱萸、天麻、当归等等,品种多达二百多种。

当地人说,修武黑山羊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因此肉质鲜香细腻、营养价值高。

这种羊肉蛋白质丰富,脂肪含量却很低,每百克含有不到3克脂肪,远远低于普通羊肉14.1%的均值,胆固醇含量比猪肉低75%,比牛肉和绵羊肉低62%,含人体所需氨基酸15种以上,特别是对改善儿童智力发育有益的谷氨酸含量高达11.03%。因此只需清水炖煮,就是一道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

据《修武县志》记载,明清两朝,五里源松花蛋一直作为朝廷贡品,这说明至少在明代以前,松花蛋就已经出现。

正宗五里源松花蛋,蛋清透明、红青黑黄,并有一朵朵状若松针、晶莹秀丽的松花图案。其最大的特点是“溏心”明显,入口绵软、香而不腻,当地人喜欢拿来凉拌,这样能最大限度保留它的原味。

五里源松花蛋的制作配方非常讲究,每道工序都严遵古训,并且曾经密不示人,只有真正了解它的人才知道,其实它最大的秘密来自于马坊泉水中。

马坊泉泉水来自14亿年前震旦纪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岩层裂谷,这条裂谷就是红石峡。

红石峡素有“山中水世界”之称,水是它的灵魂。这里汇集着泉、瀑、溪、潭、涧等各种水景观,其中白龙瀑被誉为“古中第一瀑”。

俗话说“有瀑必有潭”,然而白龙瀑日夜奔流不息,白龙潭潭水却不增不减。那么这水究竟去了哪里?

原来白龙潭下有一巨大暗河,大量的水潜流而去,留到五里源乡的马坊泉。郦道元《水经注》载“潜流三十里复出”说的就是这里。

马坊泉流经地下暗河的水中富含多种矿物质,据说水里有一种状若石子的“石壳虫”,当地人叫它“活石头”。

鸭食“石壳虫”后,所产鸭蛋个大味鲜,制成的松花蛋能滋肾阴、壮元气、祛病去火。

如今,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是这方山水造就了修武的美味,这些美味停留在味蕾的记忆里经久不散,被岁月发酵成令人回味的家的味道。而今,修武人正在把家乡营造成四季花开不断的绿色生态田园。

一捧泥土“编织”成岁月过往,唤醒千年前的记忆。一条山路将村民走出大山的梦想变成游人心中涌动的乡愁。

向美而生,向上而行。修武不仅是山水极佳之地,也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大美之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95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