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真探吕布墓被发现,揭开战神真相

年5月的一天,河南修武县兰封村。有一个村民正在给稻田排水,排着排着田边上突然塌陷出一个洞来了,洞还直通田边不远的一个小土包。村民一看这情况明白了,这八成是盗墓贼打的盗洞。

接到报告的当地考古人员很快就赶到了现场,一发掘没错,田边的小土包确实是一座古墓。墓不大还被盗掘过多次,里头早已是空空荡荡。好在经过清理之后,考古人员发现了他们最想要的东西,一块墓志。看了一眼墓志的内容,全都给惊着了。

这座墓的主人是一位如雷贯耳的人物,我们一般人认为的大名鼎鼎的三国第一勇将吕布吕奉先。吕布墓的发现对考古界来说是一件大事,虽说除了一方墓志和一柄铁矛,墓里再没发现别的东西,可是这事还是激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研究吕布的兴趣。

《三国演义》里的吕布一出场,就已经是个成名人物了。吕布是怎么成名的?《三国演义》里没说,《三国志》《后汉书》里也没怎么提,只知道吕布出生在并州的九原县,也就是今天内蒙古包头一带。至于他的家世如何,史料里没有任何记载。有人推测吕布的父亲应该是一个军队里的小官,只有这样他才有条件自幼习武。正史里第一次出现吕布这个人,是在公元年,那年并州刺史丁原看中吕布精于骑射膂力过人,让他当了自己的主簿,后来还收吕布为了义子。

接下来的一段,《三国演义》里写的跟正史记载的相差不大,说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召集各路人马进京诛杀宦官,并州刺史丁原于是就带着吕布来到了京城。同时进京的还有西凉的董卓,谁知道还没有来得及动手,何进自己倒先让宦官们给杀了。再往下就是董卓又诛杀了宦官集团,掌握了朝廷大权。

为了消灭同样手握重兵的丁原,董卓买通吕布,里应外合把丁原给杀了。至于吕布是不是真被一匹赤兔马给收买了,史书里没说,反正吕布贪财无义这个特点,由此是可以坐实的。投靠董卓之后,吕布也确实又认了董卓当义父,还被封为了都亭侯中郎将,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三国乱世中一股重要的势力。吕布从此是不是就像小说里写的那样,骑赤兔马身披金铠头带獬豸冠使丈二方天戟,人挡杀人马挡劈马,杀成了世人口中的“天下第一猛将”呢?

只能说呵呵哒,小说是小说,虽然有一点来源于生活的影子,但是它要远远高于或者益于生活。吕布的武力值,在《三国演义》里,他毫无疑问是名将里的天花板,你看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张飞关羽这两大当世“万人敌”,再外加一个刘备在旁边骚扰,都奈何不了吕布,可见此人的武力值有多高。还有著名的“辕门射戟”,吕布不但能够开强弓,还箭法绝伦一箭射中步开外的画戟的小枝,不费一兵一卒就把袁术手下的大将纪灵给吓了个半死。

《三国演义》里最显吕布武力值的,还得数濮阳之战中,他一个人单挑曹营六达猛将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曹操手下这六员猛将不得了,个个身手不凡。可是一对六车轮大战,吕布竟然都不吃亏不落下风。如此强悍的战斗力,连关二爷的过五关斩六将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这几件事情真的发生过吗?

可惜要经过专家考证,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和吕布单挑曹营六大猛将,那纯属文学虚构,历史上完全不存在。按正史里的记载,公元年袁绍等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刘关张三兄弟还在公孙瓒手下讨生活,根本就没有资格上阵和吕布交手。而发生在公元年的濮阳之战,吕布是靠设下埋伏偷袭曹操才暂时站着上风的,也不可能正面与曹操的六大猛将一一硬刚。

至于“辕门射戟”《三国志》和《后汉书》里,倒确实都有记载,是吕布干的没错。但完全没有小说里描写的那么神乎其神,什么力开夸张的什么千斤大弓,数十石的大弓,其实没有。什么步开外,一箭射中画戟小枝,吓退纪灵5万大军,这些通通都没有。《三国志》里的原文“吕布乃令军侯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绝斗,不即一发,正中戟支”。听到没有,里头没说这个弓是很夸张的那种大弓,也没说这个戟是在步之外。

有专家还专门考证过,吕布射的画戟,并不是他使的兵器,而是当时的一种仪仗器具,个头很大的,光戟支的面积,可能就在70平方厘米以上,跟咱们奥运会射箭比赛用的箭靶子面积差不多。所以对“精于骑射”的吕布来说,射中它不算什么难事。

再结合史书的上下文来看,咱们基本上可以这么推测。当时吕布把纪灵和刘备邀到一块吃饭,饭前吕布给大家表演了一下自己的箭术,然后在饭桌上各种的威逼利诱,通过话术说服纪灵退了兵。既然提到了戟,吕布的兵器是不是传说中的方天画戟呢?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吕布使的是方天画戟,那是形如蛟龙冷若冰霜,挥舞之时隐隐有龙吟响起,杀人无数是令众多名将胆寒。

可其实,有古代兵器专家考证过,方天画戟这种造型独特的兵器,直到唐朝才出现,三国时期根本就没有,而且它通常只有在仪仗队里才会有,起的是装饰的作用,几乎没人会在打仗的时候真的用它去砍人。吕布使的是什么兵器呢?《后汉书·董卓传》里写董卓之死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卓顾大呼曰,吕不何在,布曰有诏讨逆贼臣,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

由此可见,吕布真正使的兵器,它就是长矛。年考古队发掘吕布墓的时候,墓里面除了墓志,还挖出一支铁矛头。这也有力地佐证了吕布的兵器,就是当时最常见的长矛,至于方天画戟,那纯属后人为了突出“战神”的与众不同,硬塞到他手里的。至于吕布的另外一件神器,他的坐骑赤兔马,那倒确有其事。

《后汉书·吕布传》里有交待“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骋飞堑”,看来吕布的座骑名叫赤兔不假。只不过这个菟字,不是那个野兔的兔,是有一味中药,一个植物叫菟丝子的这个菟。至于这个赤菟马是不是真的能够日行千里不避水火,相信大家心里面都有答案。咱们可以肯定吕布的武力值是挺高,但是绝没有小说里写的那么神,他真实的武力值,我们怎么来评判呢?

还是查正史,吕布对同时期名将的战绩,那实在不怎么样。《后汉书·董卓传》里写诸侯联军讨伐董卓“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败走”,就是说吕布曾经是孙坚的手下败将。《三国志》里记载的濮阳之战,说吕布率兵围攻曹操,曹操派大将典韦率领十几名敢死队员往外突围。一通砍杀下来,吕布竟然被敢死队的气势给震住了,都没敢跟典韦来一场单挑,就主动下令撤兵了。

对手要是换成无名之辈的话,那吕布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后汉书》和《三国志》里都记载过常山之战,当时吕布刚刚从袁术门下改投袁绍。袁绍就派吕布去攻打军阀张燕的黑山军,黑山军有1万多步兵几千骑兵。而吕布只带了几十名骑兵,就敢直接去冲击黑山军的军营。有时一天还冲击好几次,每次冲击吕布不但能够全身而退,而且还能带回一堆黑山军的首级。

就这样冲了十多天,张燕终于扛不住跑路了。除了常山之战,史书里再也找不到吕布其他更光辉一点的战绩。这也难能可贵了,不管对方有没有名将,你想想这么多人,你跟赵子龙一样七进七出很厉害的。不要以为吕布没有那么神就看不起他,他还是很强的。所以作为一名战将,我们这么客观评价吕布的武力值,在名将辈出的三国时代,应该算个中等偏上,大概是这么回事。

其实史书当中的吕布,更多地他是有势力,他是一路军阀,而不是以一员战将的身份出现的。作为军阀,他的能力又怎么样呢?说实话也不怎么样。首先吕布的统治能力很拉垮,跟别人比起来,吕布的起点相当高,他帮助司徒王允杀了董卓之后,一步登天直接就进了朝廷的核心大权在握。可惜的是,吕布和王允都不是领导型的人才,既不懂治国理政也不会笼络人心,没几天就闹出了李傕、郭汜之乱,搞得连京城都呆不下去。

从京城跑路之后,吕布就带兵四处流窜,成为了一路地方军阀了。而地方军阀的角色,他也没当好。十几年内,吕布占过的地盘不少,而每个地方史书里都称之为“虎狼之地”。什么意思?就是说吕布只知道拼命压榨掠夺老百姓,从没有想过要笼络民心,给自己经营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同样是乱世军阀,这点吕布比曹操、刘备、孙权,那差十万八千里。这几位后来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吕布打来打去,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稀碎,最后只能寄人篱下混口饭吃。

武力值不是顶级的,领导能力又拉跨,人品还特别次。吕布这位小说里的“三国第一勇将”实在是差点意思。其实连“勇”子就是勇敢勇气,也跟吕布不沾边,白门楼斩吕布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熟,说吕布被曹操、刘备围困在下邳城中,吕布拼死立战不降,最后还是两个手下趁他休息打盹的时候,把吕布绑了献给曹操。

敢跟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死磕到底,虽然败了也不失一个勇字。可惜的是,《三国演义》里写的白门楼这事水分很大,《三国志·吕布传》里写得很清楚“兵围急,布乃下降”,就是说曹操大军还没有开始攻城,刚刚围得比较紧的时候,吕布就开城投降了,不是到最后要砍头的时候说我拜你做义父,还到不了那。

既然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这么一个无勇无谋不忠不义的二流军阀。《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什么非要把他塑造成“三国第一勇将”呢?这个问题有学者分析过,我们知道《三国演义》的基本立场是拥刘反曹,说通俗一点就是给刘备脸上贴金的。刘备本事不大,但人品不错讲仁义,最后成了大事。而塑造一个有一身本事,唯独人品很次不讲忠义的吕布。两个人一对比,就更加能够突出刘备的难能可贵了,勇将吕布那就是给刘备而起陪衬作用的工具人。这个看法您觉得有没有道理?

说到吕布,多数人应该立马会想到另外一个堪称家喻户晓的人物,那就是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王允巧使了离间计,先把义女貂蝉许配给吕布为妻,然后又献给董卓为妾,最终让董卓吕布这一对塑料父子反目成仇,这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片段之一。历史上吕布确有其人,貂蝉咱们也来考证一下。

貂蝉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元代一本叫《三国志平话》的书里,这是一本平话,是小说不是史书。在这本书里貂蝉还有姓,她叫任貂蝉,是吕布的妻子,夫妻俩本来生活的挺恩爱。但是没有想到因为战乱,两口子失散了,几经辗转吕布成了奸臣董卓的干儿子,而貂蝉则沦为了忠臣王允的婢女。后来王允知道了貂蝉的真实身份,于是设下连环计,先把貂蝉送给了董卓做妾。董卓取貂蝉那天,王允又喊来了吕布,于是吕布就看到了董卓娶自己的老婆的场景,一怒之下就杀掉了董卓。

《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根据《三国志平话》里的任貂蝉,改了改创作出了咱们熟知的那位貂蝉形象。是不是可以说貂蝉就是一个纯粹虚构的人物呢?也不能完全这么说,貂蝉能够名传千古,那是因为她成功离间了董卓和吕布这两个当时最有权势的人物。而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号人,《三国志·吕布传》里是这么写的“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就是说吕布给董卓当保镖,时间一长他跟董卓身边的一个婢女有了私情。做小弟的心里肯定是害怕的“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为了一件小事,吕布惹了董卓不痛快,这个暴脾气的董老大,竟然拔出手戟,就朝吕布扔了过去。好在吕布身手敏捷,才没有被手戟刺中。吕布一想我犯点这么小的错误,老大就对我这么狠。这要是知道我跟他的女人有染,这还不把我五马分尸?

至此,吕布对董卓可就起了二心。正好司徒王允正在暗中策划搞倒董卓,想要收买吕布。两个人一拍即合,很快就里应外合地把董卓给杀了。这才是历史上王允、吕布联手除掉董卓的真实情况,压根就没有什么连环美人计。至于跟吕布私通的婢女姓甚名谁,后来有没有跟吕布走到一起,各种史料里就再也没有提。这位无名婢女所起到的作用,确实跟貂蝉差不多。再后来,罗贯中用他那支生花妙笔,写了一个集美貌智慧勇气于一身的貂蝉。

通过她,罗贯中还把董卓戟掷吕布,吕布与董卓的婢女私通,王允暗中结交吕布等等这些原本很散碎,相互没有关系的真实历史片段,巧妙地串联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精彩曲折的吕布与貂蝉的故事。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何以被后人弄假成真,还跟西施、杨玉环、王昭君这几个真实的人物,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呢?

有学者是这么分析的,第一貂蝉这个人物写得太鲜活太成功了。董卓和吕布一个是当时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一个是天下武力值最高的人,要周旋在这两个男人中间,那就是在刀尖尖上跳舞。稍不小心就会粉身碎,而貂蝉却掌控好了一切,把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完成了。最后你告诉读者,说没这个人没这回事都是瞎编的,读者不容易接受。第二如此集美貌智慧与勇气于一身的女性,整个中国历史上可都很少见,可是《三国演义》里吕布一死,貂蝉也就跟着没了不见了。

作者甚至懒得费笔墨交代一下她的结局,这难免让人产生一种“卸磨杀驴”的感觉。于是不少的文人就把貂蝉和历史上另外三个真实存在过的知名美女,把他们放在一起搞了一“四大”,“中国四大美人”算是给貂蝉找补找补。这样的看法,您觉得有没有道理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85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