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川沃野满目新焦作市高质量推进三农

(9月23日《河南日报》8版)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成安林秋风送爽,岁物丰成。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辣椒,紫莹莹的葡萄……焦作广袤的农田里,再一次迎来了五彩斑斓的丰收季。勤劳的汗水换来沉甸甸的果实,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喜迎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日子里,我们行走怀川大地,感受父老乡亲满怀信心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劲头、礼赞丰收共奔小康的喜悦、擘画乡村全面振兴的秀美图景。抢抓农时,加快推进雨后恢复重建今年入汛以来,焦作发生的强降雨,打乱了农民的节奏,排除田间积水、加紧补种作物、挽救倒伏玉米成为首要任务。“一场强降雨,让90亩胰岛果全部绝收,大棚里黄瓜、西瓜、甜瓜等作物也难以幸免。”修武县创新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新涛说。农时不等人。张新涛一方面积极主动与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对接沟通,寻求技术指导,一方面与外省的厂商联系种植其他农作物的苗种。“90亩胰岛果田地全部改种上了大芥疙瘩。十几个大棚补种了反季节蔬菜,尽量减少灾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张新涛说。像这样抢救、改种、补种等生产情景,在焦作暴雨过后的农田里,处处皆是。“我和同事们每天早出晚归,奔波在灾后恢复生产的田间地头,千方百计夺取秋粮丰收,抓紧绝收地块改种补种,力争让农民的损失少一点,再少一点。”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国建说。一组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截至目前,全市农作物补种改种19.04万亩,占比70.60%。中耕5.万亩,施肥71.万亩,病虫害防治96.万亩。已排除田间积水98.万亩,占比96.67%。恢复农业生产是恢复经济运行秩序的重要一环。焦作农业农村系统组织人员认真统计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设施损失,加快绝收地块改种、补种,及时修复农田基本设施,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动物防疫补助资金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捐助。暴雨过后,高温、高湿、高度污染的环境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焦作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动物防疫人员,指导和开展抗灾和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生猪定点屠宰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等进行采样抽检。与此同时,该局指导修复畜禽圈舍、养殖棚24.8万平方米,补栏增养畜禽25.26万头(只);修复损毁渔业设施37处,补投苗种32万尾,渔业生产逐步趋于正轨;修复机电井24眼、田间道路15.3千米、疏浚渠道28.2千米,并向省农业农村厅上报了“损毁农田灾后修复重建项目”规划。“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全面落实灾后农业生产和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积极恢复水毁设施,帮助种粮大户包装项目、解决资金困难,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焦作市委书记葛巧红在调研灾后农业生产时说。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意义重大。焦作坚持把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符合监测条件的户人按照简易程序纳入动态监测范围,焦作分类落实产业、就业、综合性社会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则扶。“要坚决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加强防返贫监测排查,开展‘一对一’帮扶,落实临时救助、医疗、教育等帮扶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焦作市市长李亦博说。将符合低保条件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低保、特困兜底保障范围。为全市名受灾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放生活补助资金.97万元。及时对因灾受损的22家乡镇卫生院、个村卫生室组织修复,确保群众正常就医;在省医保制度整合完成前保持全市医疗救助待遇稳定,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疗保障“不掉链”。对名因灾致困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家庭学生将纳入秋季学期资助范围,完成修缮或重建受灾中小学幼儿园所,确保所有学生按时复学、不因灾失学辍学。对因灾损毁严重房屋全部落锁封堵,对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因灾损毁房屋进行修缮或重建,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利用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资金,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处,提升42万农村居民的供水保障水平。焦作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通过支持稳岗就业,加快产业恢复,加大金融支持,加快项目建设,推动群众稳定增收。消费帮扶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城乡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焦作首家消费帮扶馆——河南消费帮扶博爱馆开馆,打通了线上线下群众“购”与“销”的通道,解决了“卖”与“买”的难题,既带动农户增收、助推产品发展,还能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消费帮扶,你我同行。发改、商务、乡村振兴、总工会等部门积极开展互联网+抗灾情战疫情促销售助消费促销活动和消费帮扶“六项行动”,有效避免帮扶产品滞压卖难问题。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26公斤!6月2日,修武县王屯乡周流村高产示范田传来丰收喜讯,经现场实打实收,小麦平均亩产高达.26公斤,比去年全国小麦单产最高纪录高出41.36公斤,刷新了全国小麦高产纪录。据统计部门统计,全市夏粮再获丰收,夏粮播种面积.02万亩,较上年增加1.27万亩,增幅0.57%;平均单产.51公斤,较上年增1.51公斤,单产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增长0.29%;总产.35万吨,较上年增加1万吨,增长0.86%。焦作市副市长武磊说,该市聚焦打造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总体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产业兴农这个“牛鼻子”,焦作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充分释放农村农业活力,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有例为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发展理念,通过项目建设拉动产业发展。全市新建续建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4个,总投资65.8亿元。全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居全省第五位,今年新推荐孟州市华兴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大咖食品有限公司申报了国家级龙头企业。温县、武陟县、修武县实施了国家怀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温县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孟州、武陟、博爱3个省级产业园和2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创建。依托特色农业、山水资源、太极文化等地域优势,以全域旅游创建为契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民宿、观光采摘、黄河文化、红色旅游等多种类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保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战略产业。焦作对生猪稳产保供实行目标管理,逐月调度生猪生产进展情况。加快推进孟州市蓬祥养殖场等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全市生猪存栏恢复到80万头,市场供应逐步稳定。全市奶牛存栏达到1.5万头,奶牛单产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以发展蒙牛百亿产业集群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家庭牧场、奶源基地升级扩建等项目,深入推进中原乳都建设。4扎扎实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干净整洁的巷道、错落有致的房屋、舒适雅致的农家院落……金秋时节,走进焦作的村村落落,一幅美丽宜居、和谐共生的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曾是不少村庄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焦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焦作”建设,整治农村环境,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为重点,以亮点村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以“四清一规范”“五改两化”为主要内容的十大专项行动,全面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33.66万户,卫生厕所累计达到48.42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91.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6.25%。持续完善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运营机制,有序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个村庄开展了“二次四分法”的垃圾分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焦作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社为家。国家级示范社25个,省级示范社34个,市级示范社家。全市纳入农业农村部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家,经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家,认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4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家。土地流转,转出了好日子。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流转土地49.5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43.5%,有力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全市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8个县(市、区)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81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个行政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在全省非试点地区率先印发了《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试行)》《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规则(试行)》,实现市、县两级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全覆盖,完成了全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登记。焦作成为全国33个“三块地”改革试点地区外,全省首家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地区。年丰时稔粮满仓,百姓殷实国兴旺。如今,放眼怀川大地,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多彩画卷正徐徐展开。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焦作将继续铆足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擘画了一幅“村美、业兴、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奋力谱写“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编辑:姬姣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810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