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归处是南坡云台山下,一场传统村落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村航拍摄影:朱锐

大南坡村景摄影:朱锐

在豫北巍峨葱郁的群山中有一座小山村——大南坡村,村中多古朴雅致的老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子因煤炭生意兴盛一时,之后陷入衰落成为省级贫困村,村中多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提出县域美学的思路和举措,有越来越多乡村建设团队来到这里耕耘,大南坡村迎来了盎然生机。年金秋,大南坡村上演了一场文化盛宴。

“乡村考现学”展览海报摄影:朱锐

“南坡秋兴”开幕式现场摄影:朱锐

年10月30日上午10点半,“南坡秋兴”活动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于10月30日和10月31日举办,为期两天。“南坡秋兴”包括大南坡艺术中心、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和碧山工销社焦作店的开幕;“乡村考现学”“文人书房画展”和“社造中心影展”三个展览;“南坡讲堂”分享活动;秋兴音乐会、环境表演、戏曲和曲艺,以及纪录片放映等等。同时,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和左靖工作室发起的乡村儿童艺术教育仪式也在此启动。

焦作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在“南坡秋兴”开幕式现场致辞摄影:朱锐

“南坡秋兴”总策划左靖在“南坡秋兴”开幕式现场致辞摄影:朱锐

焦作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南坡秋兴”活动总策划左靖、方所创办人毛继鸿、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基金会秘书长胡斐与大南坡小学校长刘晓江在开幕仪式上分别致辞。此外,这次盛会还吸引了当地村民、艺术家、音乐人、媒体人、设计师等文化工作者的参与。

“南坡秋兴”开幕式现场摄影:朱锐

“南坡秋兴”是推动以大南坡村为代表的修武美学经济及文化创意发展而筹划的首个线下综合主题活动。自年修武县委县政府探索“县域美学”的发展方向以来,在不断聚合当地历史、文化、旅游与风物资源的情境下,大南坡计划应运而生。大南坡计划通过广泛邀请来自区域内外的教育、设计与思想力量,参与到乡村的社会与文化实践中,激活本村和周边村落的文化与公共生活,回应当下生活与在地发展的需求。

大南坡艺术中心摄影:朱锐

大南坡社造中心摄影:孔霞莉

碧山工销社·焦作店摄影:朱锐

新建的茶室展厅位于艺术中心A展馆与B展馆之间,这里可以眺望山景摄影:朱锐

据左靖介绍,大南坡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出产煤炭致富,之后煤矿生意淡出,村子经济一落千丈,成为修武县的省级贫困村。在前期清华同衡村落所规划下,村子富裕时期遗留下的众多公共建筑如大队部、供销社等废弃的建筑为乡村建设的文化生产提供了空间基础。随后左靖邀请了场域建筑、张唐景观等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建筑和景观改造。其中,建筑改造充分尊重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布局,并植入了相应的文化内容,被改造成艺术中心、工销社、方所乡村文化和社造中心,昔日破落的老大队部变身为大南坡村的公共文化中心。

三场在地性展览同时举办

“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展览现场摄影:朱锐

经过一年左右的筹备,由左靖担任总策展人,分策展人彭嫣菡、顾青和林翔共同策划的“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展览于开幕日当天在大南坡艺术中心A、B展厅与茶室展厅正式与观众见面。这个展览是以修武县域为研究范围,由本地富于特色的自然地貌、风物特产、民间工艺和历史文化等内容构成。

“世界麦面与中原乡土”(作物)单元现场摄影:朱锐

“河南的小麦产量与麦面饮食”(作物)单元现场摄影:朱锐

“作物”单元是对小麦种植与河南麦面的历史梳理。小麦是修武县最重要、最优质的经济作物,也是中原人民饮食中的主角。“世界麦面与中原乡土”单元探讨了小麦历史对人类文明演化的影响及其与亚洲、世界的关系。

“云台山考:影像山水”(山川)单元现场摄影:朱锐

“厚土生花:绞胎瓷的风雅颂”(山川)单元现场摄影:朱锐

“厚土生花:绞胎瓷的风雅颂”(工艺)单元现场摄影:孔霞莉

“协力造屋:村民自建与普通设计”(工艺)单元现场摄影:朱锐

“山川”单元是四位艺术家通过他们各自所擅长的艺术语言传达出修武云台山水的灵性与精神。“工艺”单元的“厚土生花:绞胎瓷的风雅颂”以茶室为展览空间,展示了诞生于修武的中国最具特色的陶瓷种类之一——绞胎瓷的传统工艺,以及当代绞胎瓷的最新发展;“协力造屋”部分则记录了赤脚建筑师王求安进驻修武岸上村,推动村民自建的建筑实践过程。

“从砖画到木刻:竹林七贤图像的历史演进”(风度)单元现场摄影:朱锐

“怀梆脸谱”(风度)单元现场摄影:朱锐

“风度”单元的“从砖画到木刻”以木刻和动画的视觉形式使诞生于豫北之地的“竹林七贤”这一中国文学与图像精神中的经典意象在当代有了全新的诠释;“怀梆脸谱”部分则展示了焦作当地怀梆剧团演员化妆前后的肖像照片。

大南坡艺术中心A展厅摄影:孔霞莉

“考现”单元对大南坡村的普通人、物和事进行了“现在时”考察,重点展示了大南坡村的公共建筑、民居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这也是对修武的历史、风物与文化独特性的体察与再现。整个展览综合运用摄影、木刻、动画、现成品、纪录片等多种艺术媒介,使乡村展示空间和展陈方式具有一种比肩都市博物馆的品质。

“村民的日常生活——大南坡社造中心影展”由陈奇、王依妹策展,摄影师李耀在大南坡村长期驻扎并对村户进行深入调研,融入于大南坡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他用相机将大南坡人的“美”瞬间定格:儿童内心的憧憬、成年人回顾往事的淡然,以及调剂平凡生活时的幽默一笑等等。

“书间琳琅——绿茶文人书房画展”展览现场摄影:孔霞莉

此外,“书间琳琅——绿茶文人书房画展”位于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空间一角。这些精致的画作由书评人、绘画“素人”绿茶先生创作,不论是古籍善本之寓、文学创作之域,还是翰墨挥洒之所,不同身份的文人书房在绿茶先生的笔下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魅力。

碧山工销社(焦作店)正式营业

观众在碧山工销社(焦作店)挑选商品摄影:朱锐

10月30日,碧山工销社(焦作店)也正式开启营业。碧山工销社(焦作店)由大南坡供销社改造而成,由场域建筑事务所提供设计,融合民间百工与当代设计,以“百工十条”为理念勾连城市与乡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展示和销售焦作地方风物及“长效设计”产品。让广大歌迷欣喜的是,五条人士多店的唯一线下专柜也设在碧山工销社(焦作店)。

碧山工销社(焦作店)销售村民寄售的农产品摄影:朱锐

观众在碧山工销社(焦作店)翻阅杂志摄影:孔霞莉

作为碧山工销社北方乡村的第一家加盟店,焦作店的产品定位为中国的“长效设计”产品以及焦作地方风物,包括绞胎瓷、四大怀药(及衍生品),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和土特产,以及本地展览的衍生品等等。

方所乡村文化入驻大南坡

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内部场景摄影:朱锐

观众在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阅读摄影:朱锐

10月30日,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开幕,这是方所在中国乡村的首次亮相。方所乡村文化由方所、例外品牌创始人毛继鸿先生及其团队打造。

观众在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阅读摄影:朱锐

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分为售卖部和借阅部,售卖部选书以河南地方史志文献、乡村建设、乡土文化、科普、文学、艺术、电影、设计、建筑、生活美学,以及儿童读本和绘本为主;借阅部选书更贴近当地需求,为本地村民,尤其是村内完全小学的师生,提供图书、音像、有声读物的阅览和外借服务,同时为村民和观光客提供休憩、聊天的空间,并提供咖啡、茶饮服务。

十七场讲堂在大南坡老大队部广场举行

在“南坡秋兴”活动中,“南坡讲堂”是重头戏,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领域的专家分享了对于乡村建设的见解,这些话题聚焦于大南坡的建设,以多个团队的在地实践为主要内容,涉及大南坡的空间生产、文化生产两个方面。两天时间,多场“头脑风暴”式的碰撞为活动带来思想上的共鸣与启发。

10月30日“南坡讲堂”

毛继鸿演讲摄影:朱锐

方所创始人毛继鸿的演讲题目是《关于方所乡村文化的一些想法》,他希望将一个创造性的中国乡村生活美学空间带给大南坡,并开创富有活力的新乡村生活模式。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秘书长胡斐的讲题是“村小美育,艺术为伴”摄影:朱锐

“乡村儿童艺术教育”项目是该基金会与左靖工作室共同发起的,该项目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绘本、诗歌、美术、音乐、设计和舞蹈的课程激发孩子们内心的“美与爱”。

顾青演讲摄影:朱锐

策展人顾青分享的是《七十二手,八百里路》。作为“乡村考现学”展览的分展策展人,顾青一直在思考传统手工艺与当下的生活如何发生对话和连接的问题。她通过对碧山、修武等地传统工艺的考察,并邀请设计师和工艺家的参与,使绞胎瓷分展中的部分展品呈现出日用的可能性,希望能令观者和村民产生共情。

上海张唐景观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首席设计师唐子颖分享的是《河南修武大南坡乡村景观改造》,她回答了“乡村满是绿色,还需要景观吗?”和“我们的乡村需要什么样的景观?如何实现?”等问题。随后,她讲述了张唐景观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大南坡村民的生活习惯和周边环境,进行景观更新和艺术置入,从而打造出一个既具有创新意义,又符合乡村特征的景观环境。

叶思宇演讲摄影:刘鹏飞

场域建筑(北京)事务所合伙人、主创建筑师叶思宇的演讲主题是《乡村建设的边界》。他分享了参与大南坡老大队部办公建筑旧址改造的设计理念、工作成果和对乡村工作的思考。此外,他提到,老大队部的改造不仅仅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展览空间,未来还会有供本地怀梆艺术团排练的排练室、戏台,以及家宴餐厅等。他希望这些空间能成为村民们日常使用的公共活动场所,拉近外来者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设计师厉致谦的作品《麦字二三》户外景观摄影:朱锐

在这场“南坡讲堂”中还有五位分享者。方庭成都店图书组长王茜的主题是《爱思考的青蛙绘本分享》,通过绘本的读解,她希望大家可以在大南坡美好的自然风光下感受到新的世界。平面设计师马仕睿的题目是《在不同的地方做设计》,他通过对比城市的项目与参与过的三个乡建项目,以此分享他对于平面设计在面对乡村题材时的思考。设计师厉致谦的主题《麦字二三》分享了他在设计34个生僻麦字时的过程及朱琺选字的逻辑,阐释了不同麦字所蕴含的含义上的细微差异。品物流形和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主设计师张雷的主题是《传统的未来》,他分享了融设计图书馆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研究方式;品物流形基于这些研究的设计实践以及融和品物流形在青山村的设计实践。南开大学教授张静分享的是《惠风吹尽六条尘,清净水中初见月——从文学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谈起》,结合叶嘉莹先生的经历,她介绍了诗歌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的作用。

10月31日“南坡讲堂”

村民、大南坡艺术团团长赵小景在演讲摄影:朱锐

大南坡村民、艺术团团长赵小景分享了《大南坡艺术团的故事:—年》。她向大家介绍了从艺术团成立至今70年间的三起两落。今年春天,在陈奇老师的倡导下,赵小景克服重重困难,鼓舞村民们,拿起尘封的乐器,并找到《桃花庵》的剧本,开启了秧歌和怀梆戏的排练。在赵小景朴实的讲述中,饱含了对大南坡怀梆戏的款款深情,也感染了现场观众。

喻婷洁演讲摄影:朱锐

《修武地方手册》写作者喻婷洁的主题是《修武的那些人,那些事》,她分享了采药人郭文胜、怀梆戏传承人康二红、乡村摄影师郑乃谦、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和大南坡村民牛二哥等五个修武人的故事。生活就是由这些鲜活的人物构筑起来的,挖掘他们身上的故事是重新认识修武、感受修武的方式。通过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真正了解到修武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林翔演讲摄影:朱锐

“乡村考现学”的分展策展人林翔详细探讨了麦面文化,梳理了小麦种植与河南麦面的历史与文化,通过“麦面之路”探讨其与亚洲、世界的关系。

刘庆元演讲摄影:朱锐

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庆元分享的内容是《乡村与木刻——关于我的工作实践》。刘庆元回顾了这十年来与策展人左靖在乡村工作中的合作,幽默风趣,引来阵阵笑声。谈及这次“乡村考现学”风度单元“从砖画到木刻:竹林七贤图像的历史演进”,他详述了自己通过对大南坡村民的形象和动作的设计,并结合传统典籍中关于“竹林七贤”的记载,创作出带有本地人形象特色的全新的竹林七贤形象。

此外,分享收获农场产品经理张友分享的是《小农场大作用》。他希望通过农场重建人与土地的连接,让城市里的人间接支持到农村的就业、发展。也希望此次分享能够为大南坡村的土地规划运营提供一些新思路。

芬雷演讲摄影:朱锐

方志小说联合发起人、出版与艺术策划人芬雷的《从地方出发,从故事开始——关于方志小说联合驻地计划》分享了关于“方志小说”的意义。今年,他将推出“社区媒”,通过文学、摄影、口述、表演等不同媒介,寻找地方的人、事、物,寻找社区连接的多样可能。修武大南坡社区也将是社区驻地之一。

假杂志图书馆创办人言由分享了《为什么做假杂志艺术书节》,他希望摄影书的出版工作能与当地产生一些联结,也希望与其他城市的书展不一样,让读者在艺术书节中交流、聚会、分享。

秋兴音乐会与环境表演

环境表演现场摄影:刘鹏飞

10月30日晚上6点半,舞蹈艺术家小珂、韦曼邀请了当地6位女性村民在开阔的广场上聊这里的过往,倾听了每一位的故事与畅想,并进行一些即兴表演。她们一起嬉笑、跳跃、舞蹈、拥抱……

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音乐表演现场摄影:朱锐

张玮玮、郭龙和团队音乐表演现场摄影:朱锐

晚上7点半,“林泉新声:秋兴音乐会”在绚丽的灯光中开启。第一场表演的音乐人是李带菓和老丹(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他们用古灵精怪的古筝和飘飘欲仙的笛子演奏出变幻莫测的音乐,音符在夜晚中飘荡,清脆有力又神秘。第二场表演的音乐人是张玮玮、郭龙和他们的乐队。这场无比热闹的音乐表演是当日的尾声,在这个深秋的寒冷夜晚,当代音乐与传统村落的碰撞,大家都被这样的激情所感染,一起欢呼跳跃。

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露天放映

《掬水月在手》露天放映现场摄影:朱锐

《掬水月在手》露天放映现场摄影:朱锐

10月31日晚上6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进行了第一次的露天放映。《掬水月在手》讲述了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嘉莹先生的传奇人生。在大南坡这样的特殊场地放映该纪录片是对叶嘉莹先生精神的传递,在乡间的一草一木中,感受传统中国的古典气韵。大家一起观赏、聆听,感受诗人的传奇人生与古诗词之美。

郭永章的河南坠子与大南坡艺术团的露天表演

河南坠子大师郭永章表演现场摄影:朱锐

10月31日晚上8点,河南坠子大师郭永章先生给观众带来了两首传统坠子戏。已是75岁高龄的他声音有些嘶哑却颇为洪亮,一开嗓便觉惊心动魄。一词一句、一拉一敲、一颦一笑、神采飞扬、酣畅淋漓、震撼人心。众人聚精会神地瞩目高台,无不为之动容。表演结束,台下传来经久不息的掌声。郭先生的专注,对艺术和生命的热爱尽展于他的坠子声中。传统戏曲与文化的魅力,在这位老艺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南坡艺术团表演《桃花庵》摄影:朱锐

大南坡艺术团表演《穆桂英挂帅》摄影:朱锐

大南坡村小朋友表演现场摄影:朱锐

随后,大南坡艺术团表演怀梆戏《穆桂英挂帅》与豫剧《桃花庵》片段。村民们自导自演,将尘封四十年的乐器、服装重新开启,这不仅是村落的复兴,也是传统艺术的复兴。同时,大南坡小朋友们的舞台剧《小红帽》与舞蹈《大梦想家》也显示了童真与活力。

至此,为期两天的“南坡秋兴”圆满收官。此次活动虽值深秋,略觉寒冷,但人们的心却是澎湃起伏,让深秋大山中寂寂无寥的大南坡村变得生机盎然,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激情。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驻地团队的辛勤工作,村民们的积极参与,都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未来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作者:孔霞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61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