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后进村的华丽转身乡村治理创新招,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学桦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姬姣姣通讯员高艺菡

一幅幅生动的党建文化墙,一个个醒目的党建标识,一队队或歌或舞的大爷大妈,一张张笑意盈盈的脸庞……初冬时节,寒意渐浓,走进修武县郇封镇小营村,一股煦暖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省级生态文明村、党建标准化建设先进村……是什么力量让这个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实现了从“后进村”到“后劲村”的转变?

“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作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探索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路径,打造群众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修武县小营村的探索较好地践行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社科院党建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万银锋如是评价。

让群众组织当家,党支部装了“扩音器”

“十多年前,小营村发展遇到了困难,村集体企业经营不善,外债较多,群众经常上访,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在73岁的老党员刘小新记忆里,当时的小营村就是一盘散沙。

在外工作多年的刘保良临危受命,被小营工贸区党委请回老家小营村任党支部书记。他从抓党建、抓支部、抓党员入手,推动村里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我们村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单靠村党支部唱‘独角戏’,行不通。”刘保良说,只有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一起唱“大合唱”,才能唱出大团结、大和谐。

刘保良他们从引导、发现群众兴趣爱好着手,成立了门球队、腰鼓队等15个群众自发兴趣类组织,每个自发组织都有数量不等的党员骨干,负责宣传党的政策。

把群众组织动员起来,不仅让群众成为党的政策的“扩音器”,还成了缓解矛盾的“润滑剂”。“全村统一绿化,村里有个出了名的倔老人,坚决不同意伐掉门前的两棵树,我们了解到其儿媳在腰鼓队,便通过其儿媳做他的思想工作,最后老人终于同意了。”腰鼓队队长刘小新说。

“给群众当好勤务员,通过科学安排活动时间,开辟新场地,确保队队有场地、人人能活动。党建综合体人气旺,最多时有多名党员群众参与活动。支部有力量,队员们也纷纷申请入党。”刘保良说。

给社会组织舞台,党支部多了“代言人”

“多亏了乡贤议事会的帮忙,让我们两家长达80多年、延续两代人之久的纠纷得以和解。”村民宋引成感慨。

乡贤议事会以党员为主,成员从老党员、老干部和威信较高的村民中选出,以“会员问事”“开放说事”“集中议事”“合力办事”“定期评事”“跟踪查事”等六种形式,了解群众合理诉求,发挥集体智慧,形成解决方案,并监督村“两委”落实执行。

“大到慈善幸福院的选址,小到绿化选用哪种花木……我们协助村‘两委’共同谋划村庄的发展,带头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弘扬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83岁的乡贤议事会会长刘次勋说。

今年以来,乡贤议事会已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3条,妥善解决17条。“通过乡贤议事会,干部能够触摸到民情民意,群众找到了‘当家做主’的感觉,村里的贤达能人才尽其用,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也更强了。”刘保良说。

修武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认为,社会组织是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必须不断强化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更好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形成乡村治理合力。

为经济组织服务,党支部扩大了“朋友圈”

小营村因为集聚了许多家企业曾名噪一时,又因各种因素影响,村里与企业、村民与企业之间,一度陷入矛盾重重的窘境。

如何构建良好的村企关系,让这些企业在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一直是村党支部反复思考的问题。

“经过摸索和实践,我们村目前和50多家企业签订了村企联盟公约,构建了‘支部+企业’党建工作模式,形成了‘支部服务企业、企业支持党建’双向互动新态势。”小营村党支部委员刘有福说。

根据村企联盟公约,小营村党支部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生活遇到的难题,企业支持村民公益事业发展,彼此之间互帮互助,形成了村集体、企业、村民共赢的良好局面。

他们还打算扩大“朋友圈”,把合作社、个体经营户纳入到村企联盟当中,凝聚各类经济组织的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治理。

河南金格塑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崔新明说:“通过参与村务工作,企业找到了归属感,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

乡村治,则百姓安。如今的小营村,班子强、阵地优、产业实,村民们享受着治理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

“小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等各类基层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广泛联系群众,共画同心圆,让老百姓共享治理成果,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乡村治理模式。”修武县委主要领导说。

编辑:彭长香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4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