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修武大地,杨柳争荣,桃李争艳,生机勃发,位于修武县西村乡的大南坡村,更是一番热闹景象:孩子们在菜青虫艺术互动装置处嬉笑玩耍,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方所书店享受完静谧的阅读时光后,顺道在五条人士多店挑选几件独具当地特色的文创礼品……
近年来,修武县将美学这一哲学分支和乡村发展有机融合,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探索中,突出了“美”这个关键词,大力发展美学经济,不仅激活了全县个村的青山绿水、历史文化等资源富矿,实现效益和利润的倍增,也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而这个“魂”就是“乡愁”。修武县对全县戏曲、古建筑、传统工艺等分类整理完善,建立美学经济资源库,因地制宜制定‘三年保护性开发计划’,同时,联手清华大学罗德胤等60余位海内外设计师,进行美学资源包装和美学建筑设计,全面启动七贤会客厅等首批60个美学经济示范项目,在全县8个乡镇构建美学建筑及周边业态网状布局。
精品民宿云上院子在建设过程中,突出当地特色,起用老匠人,重拾老手艺,再现古风貌。“石头墙、石头房,炊烟袅袅农家粮。”开业不久,这里就成为都市人寻找乡愁的理想去处,每晚千元的客房在网上供不应求,带动周边村民多人就业。
通过美学设计“针灸点穴”,绿水青山、麦香磨坊、石屋古井和鸟语花香的诗意栖居之美全方位回归,成为城市人最稀罕的美学体验,修武县乡村游、休闲游、民宿游等泛旅类产业接待游客数年均增速达46%。
乡村文脉既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为激发乡村文化的生机活力,修武县将全国最先进的乡村文化建设思想和优秀团队输入乡村,对公共资源和乡村生活进行美学赋能和内容创造。同时,聚拢散落在乡村的民间艺人和技艺,复兴大秧歌、怀梆剧等表演形式,引导农民成为乡村文化的主角。
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大南坡村队部、粮库和供销社等公共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加固改造,变身为社区营造中心、艺术中心、碧山工销社首个北方店、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村民们期待已久的文艺团也重组“归来”,大秧歌、少儿武术、怀梆剧、豫剧等节目一一亮相,村民直言“比过年还热闹”。
乡村振兴,“振心”是关键。修武县牢牢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发挥群众的主体力量,激发出乡村振兴强大的内生动力。
修武集合多方力量开启乡村营造,兴办“南坡讲堂”,成立少儿武术队、乡村艺术团、青少年美学班,挖掘群众自我价值,增强群众发展信心。以村民为决策主体,积极构建原住民参与乡村建设平台,岸上村民宿改造实现一家一设计、一人一故事,不仅引爆小镇夜经济消费,更带动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修武还将全民美育作为最普惠的城乡资源和公共服务,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开展特色音乐教育,推广快乐家务,丰富国学、汉服、手工艺等中华传统美育载体,在田园综合体建设等总投资亿元的个乡村振兴项目中融入美学和艺术元素,潜移默化中提升乡村群众的审美水平和生活质感,改变农村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
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修武县还积极构建社会化的运营机制,充分调动农民、企业家、公益组织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确保投入产出相对平衡。
哈佛毕业设计师陈曦设计的田园书屋,通过10万元的政府设计费+30万元的社会资金建设成本,不仅示范带动当地村民共建民宿获取稳定收益,还引导余名群众接受直播培训成为村播达人,为2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员培养了新的创收技能。
美学赋能,让修武乡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就在前不久,该县作为全市唯一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乡村建设样板县,修武乡村振兴之路前景更广、信心更足。
“我们将秉承‘立足修武、辐射全省’的理念,进一步落实乡村建设行动措施,着力打造、亮化‘美学路径’,形成低成本、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修武样板县经验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焦作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表示。(赵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