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中筑起钢铁长城中流砥柱护中原河南日

7月29日,武警驻豫某支队完成任务后从巩义市米河镇撤回,当地群众闻讯赶来为官兵送行。王铮蔡霖伟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刘海涛周晓荷徐东坡

闪电刺破长空,暴雨倾盆而至。雨情、汛情、灾情……郑州告急!新乡告急!鹤壁告急!——中原告急!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

风雨之中,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听从号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直面洪流挺身而出,危难之中逆行而上,用血肉之躯在洪水中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用忠诚和担当在中原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抗洪救灾的英雄壮歌。

使命召唤闻令而动

汛情就是命令!中部战区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将抗洪抢险前进指挥所开设在最前沿,指挥驻豫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力量,全力以赴与洪魔展开殊死较量。

7月21日凌晨1时30分,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出动余名官兵、9台车辆,携带抗洪物资,奔赴贾鲁河中牟段加固堤坝。汽车雨刷迎着骤风急雨不停挥动,年轻官兵们在《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中艰难行进,抵达后迅速行动,奋战到天明。第一次执行防汛救援任务的士兵袁小博,不慎被毒蚂蚁咬得胳膊肿了一大圈,打了抗过敏药又回到战位;连长余齐天亮才发现,迷彩服糊上了一层厚厚的黄泥巴。

7月22日,郑州市二七区郭家咀水库水位快速上涨,部分坝坡出现塌方,存在溃坝风险。武警河南总队机动支队官兵昼夜奋战在水库抗洪抢险一线。

一系列硬核装备投入到抗洪救灾一线。在辉县,陆军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出动3架直-20运输直升机,执行空中勘察和空投救援物资器材任务,这是直-20运输直升机首次参与防汛救灾任务;在卫辉,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汽车团出动重装备运输车首次征战抗汛战场,该车运力十足,最大涉水量近两米,具有很强的运载能力。

网友们说:“他们把最硬的鳞,都给了河南。”

人民子弟兵在抢险救灾的同时,还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7月24日,武警河南总队和武警第一机动总队驻豫某支队出动余名官兵,在巩义市米河镇等区域清理淤泥多立方米。“看到哪里没清扫干净,就觉得心里不舒服、对不起群众。”战士张皓壹和他的战友们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但看着恢复如常的街道,他却说这是几天来最清爽舒适的时候。

抗洪抢险一线,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危险党员就冲向哪里,哪里任务最重哪里就有党员。

7月20日,伊川县境内伊河滩拦水坝附近河堤决口。陆军第83集团军某工化旅地爆连全连32名党员人人递交请战书,最终党支部经过研究组建7人党员突击队,由连长李绍强任队长。打入钢管、装填沙袋、封堵决口……李绍强不惧危险,在涉水作业时石头擦伤了小腿也全然不顾,一次次扛起沙袋跳入水中。他说:“我们身后是千千万万的百姓,这个时候不拼命啥时候拼。”

截至7月28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累计投入4.6万人次,民兵6.1万人次,参与到河南的抗洪抢险中。

向险而行托举生命

抗洪抢险是场阻击战、突击战、保卫战。哪里有险情,哪里有硬仗,哪里就有子弟兵逆行而上的身影。

7月21日,医院一片汪洋,陆军第83集团军杨根思部队接上级指令火速驰援。此时,该部队某连指导员黄文帅心急如焚:一边是提前25天出生的孩子和刚从重症监护室转出的妻子,一边是急需救援的受困群众。

在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他从医院赶赴医院。汽车无法通行,他蹬了17公里的共享单车,又在漫过腰的水中步行了3公里,和最先到达的党员突击队一起在骨科、重症监护室等病区开展救援。

这些病区基本都在10楼以上,他和战士靠着单架、床单,把病人转运下来。不计其数的台阶、上百次的托举、冰凉浑浊的积水……救援行动一直持续到晚上8时。

7月22日,在火箭军某旅救援队、陆军第83集团军杨根思部队、武警第一机动总队驻豫某支队等救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被困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全部转移。

在洪水中,在堤坝上,复杂多变的险情考验着官兵的顽强意志、过硬作风。

7月23日凌晨,修武县大沙河水位上涨达到峰值。陆军第83集团军某炮兵旅名官兵火速驰援。黑夜中,湍急的水流凶险难料,战士们腰系安全绳分批潜入水下,干了整整一夜,把一根根木桩和钢管插入溃口。

7月24日,新乡共产主义渠与卫河交叉处抗洪大堤,武警河南总队机动支队“00后”战士罗子畅被沙袋封口的铁丝扎破了手,铁丝钩住肉拔不出来,鲜血和泥沙混在一起,染红了手套。他被战友送到卫生院做手术,手掌被剪开才把铁丝取了出来。部队安排他休息,他一听就急了:“我不歇着,我得回去。”两天后,决口终于堵上,而他和战友已经在堤坝上奋战了四天四夜。

涌动的“迷彩色”,泼洒成一幅恢宏的中原战“洪”图,在这幅图的C位是人民群众。

7月25日,位于卫辉市的新医院被积水围困,数千病人等待救援。陆军第83集团军某工化旅、勤务支援旅余名官兵,驾驶着冲锋舟、皮划艇驶向被困区域,经过10个小时的奋战,帮助余名病人和家属脱离困境。

衣服能挤出泥水、脚泡得起皱发白、双手磨出血泡、坐着都能睡着,长时间、高强度的涉水作业,挑战着每个官兵的极限,可总有那么一股劲儿支撑着他们——为使命而战、为人民而战。

在这场鏖战中,一幕幕画面温暖人心——

念念,刚满月,卫辉市前稻香村最小的受困者,当熟睡的她被解放军叔叔解救出来时,嘴角挂着一抹微笑。

李江帆,20岁,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综合保障团士兵,当他把受困多时的两岁孩子送到安置点后,才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当抱起这个孩子时,我不再是个孩子。”

在这场鏖战中,一句句话语增添信心——

“放心吧,有我在,一定把你送到安全区域!”

“抗洪就是打仗,给任务就是给荣誉!”

“洪水不退,我们不退!”

……

守望相助风雨情深

在抗洪一线,他们是战士;在生活中,他们是普通人。

“我走后,先不要告诉玉龙!”7月26日,在郑州住院治疗的62岁菏泽老人徐孟起用尽最后力气交代完后事,永远闭上了双眼。5天前,他的儿子、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调度指挥中心主任徐玉龙接到命令,带部队前往一线转移群众、清淤抢险。洪水渐渐退去,路面渐渐恢复,和父亲同在一个城市的徐玉龙,却再也见不到父亲。

近在咫尺、被洪水淹了的家没空回,先去救别人家;稳稳抱着陌生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在家里哭着要爸爸……这就是人民子弟兵的情怀和选择。

风雨中的守望相助,激发着河南人最朴素的情感——

在郑州,一位老奶奶腿脚不便,战士将她一路背至安置点,她为战士一路擦汗;

在新乡,结束任务的年轻官兵躺在地上熟睡,一位大娘在旁边默默给他们扇扇子;

老乡们把所有他们眼里的好东西都往解放军怀里塞,一兜兜土鸡蛋、油馍馍、大包子;

商贩们总结出“硬核免单指南”:脸和脖子特别黑,板寸发型的人,手臂下垂放在裤兜旁的人,坚决不收钱;

市民郑大爷说,等生活回归正轨,他要拎着水桶和毛笔到公园写字,要写的第一句话就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抗洪中的英雄精神,感召着一代代人冲锋向前——

年,安徽六安,鞠文跃出生了。那年,洪水袭来,是解放军救了他们全家。这段往事,他从小听到大,18岁那年便毅然披上戎装。在焦作,他以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汽车团某连指导员的身份始终冲在前面。

年,长江洪水冲垮了张总庭家的土房,爷爷奶奶抱着年仅两岁的他爬上山,一困就是十几个小时,幸亏人民子弟兵救了他们。在扶沟,已是一名武警战士的他装沙袋、打地桩格外卖力。

救援中的鱼水情深,给孩子心里种下了理想的种子——

在长葛市,杨根思部队完成救援任务准备撤离,一位系着红领巾的小朋友送去鲜花,他仰着小脸对解放军叔叔说:“我长大了也要当兵!”

还有更多青少年将敬意写进日记,画入海报:“感谢你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也要穿军装”“请放心,护国有你有我,强国有你有我”!

乌云散去,天空放晴,家园正在逐步修复,群众生活渐渐回归正常,人民子弟兵也悄然奔赴下一个“战场”。

编辑:王丹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16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